第191章 吕蒙的天下大计 (第1/1页)

成都的府衙之中,张松引赵云入见刘璋。 赵云施礼毕。 呈上刘备的亲笔书信。 刘璋在上边打开书信观看,赵云则在下边说。 “曹操出兵关中,襄樊空虚,我家主公命关将军攻取襄阳,还望使君借些粮草。” 赵云说完,刘璋还未开口,黄权先说。 “刘皇叔新得汉中之地,颇有钱粮,何不从汉中运粮到荆州?反来求我益州?” 黄权是蜀中势力的代表人物,一向对刘备势力不太友好。 赵云来借粮,黄权就先站出来作梗。 赵云面对黄权,从容应答。 “汉中到荆州的水路,被曹军阻隔,经由益州的道路,又大半为山路,周转实在不便。” 张松也为赵云说话,“是呀是呀,走山路从汉中运粮,费时费力,定然贻误战机。” 张松和赵云的话,都有道理。 而且,刘备为刘璋消除了张鲁这个大患,现在刘备提些要求,似乎也没理由拒绝。 黄权见状,不再说话。 其他蜀中势力的人,对刘备的态度也早已缓和,所以没有人再出来反对。 另外一些倾心刘备的人,则为赵云帮腔。 刘璋更是对刘备感恩戴德,看完书信,他就打定借粮的主意,生怕黄权等人死活不肯。 现在已经没有反对的声音,刘璋欣喜地问众臣。 “若是向荆州运粮,应从何处调拨?” 张松马上答道:“江州临江,囤积的粮草也多,从江州向江陵调拨粮草最为合适。” “那就从江州调粮,永年,此事你去安排。”刘璋说道。 张松领命,随即张松又说:“主公,押运粮草,还需兵将。” “恩”刘璋应了一句,然后看向厅上众将。 “何人愿意走上这一趟?”刘璋开口问。 这话一出口,益州众将想法各不相同。 蜀中势力的武将,与刘备不亲,都当成没有听见。 东州势力的武将,很多人跃跃欲试。 但他们发现,赵云这时正看向左边,他的目光,落在左边一列为首的武将身上。 这个人是张任。 张任本来不喜刘备。 不过事实已证明,刘备没有像他猜的那样,觊觎益州。 张任对刘备的态度,已大为不同。 这次来访的人,又是自己的小师弟赵云。 见到赵云直勾勾地盯着自己,眼神中的意思,分明就是让自己陪他走这一趟。 碍于师弟的情面,张任无奈,向前一步说。 “押运粮草到荆州,我去好了。” 见此,赵云终于满意地笑了。 刘璋也很放心的给张任三千士兵,让他同赵云一起从江州出发,用船只向江陵运粮。 当然,从成都到江州,再筹备粮草船只,这些也颇费周折。 我们先放一下,回头再说。 …… 转换一下视角。 我们把目光放到陆口。 东吴的都督鲁肃,从交州归来后,就一直屯兵陆口。 由于没有战事,鲁肃前一段的日子比较平静。 唯一要说的一件事。 就是有一次,鲁肃在经过吕蒙的军营时,与吕蒙见了一面。 这次一见,鲁肃发现,吴下阿蒙的变化有些大。 以前的吕蒙,文化不高。 现在的吕蒙,说起话来,引经据典,头头是道。 鲁肃对待吕蒙的态度,慢慢从开始的轻视,变成了认可。 鲁肃还与吕蒙兄弟相称。 不过兄弟归兄弟,两个人对天下大势的看法不同。 鲁肃的大计我们说过,就是与刘备交好,依托长江防线,与北方对峙。 待机会成熟后,再北伐夺取天下。 吕蒙的看法呢? 他认为朋友不可信,与刘备联盟,不如夺取刘备的地盘,独据长江之险。 看向荆州的时候。 鲁肃是含情脉脉,而吕蒙是虎视眈眈。 …… 春去花尽,夏日来到。 这个时候,鲁肃染了疾疫,身体不适。 吕蒙临时替代鲁肃,接管了陆口军务。 代领都督之职后,吕蒙碰到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关羽率领水军,经由江东的水路,北上襄樊。 吕蒙看到关羽精锐尽出,心中暗暗欢喜。 吕蒙心想,他等的机会来了。 …… 带上数只战船,从陆口出发,吕蒙主动迎接关羽。 远远看到关羽的船只后,吕蒙靠上前去,送上酒食,为关羽出征壮行。 与关羽的整个相见过程,吕蒙不断示弱,麻痹关羽。 关羽果然中计,关羽觉得江东的都督们,是一代不如一代。 像吕蒙这样的人,完全不用放在眼里。 关羽船队经过陆口后,吕蒙一路送行,一直把关羽船队送到江夏。 经由江夏,关羽水军开始沿汉水北上。 而吕蒙则顺江而下,回到江东,拜见孙权。 …… 见到孙权以后,吕蒙直接开口说:“若取天下,不知主公欲从何处进兵?” 孙权想不明白,吕蒙为何突然回来,又为何说起大计。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