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2/4页)

为界,足足收容了二十万难民,所有的空地都搭满了芦席棚子。美国人和德国人把领取食物的时间定在了每天七点和十七点,不提供午饭。事实上市长在移交安全区的行政职权时,提供的3万担米、1万担面粉早就已经告罄,如今全体难民吃的喝的,都是靠着这一小拨洋人东奔西走,向各国使馆施加压力得来的援助。

“诚信”这种东西对于日本人来说,无疑等同于婊子胯下的贞操带。连续两次以搜捕国军溃兵的名义闯入安全区之后,鬼子已公然撕下了人性的假面,根本无视国际委员会的抗议,不断来这里劫掠财物、奸*女。他们很享受在成千上万的难民面前,给一个个*的中国妇女刺上字,做上记号,以便下次来发泄欲望的时候,辨别起来不那么费劲。当然,并不是全体中国人都是甘愿受辱的,日本兵把那些敢于反抗的个例统称为“土鹅”,天底下实在是没有比这种长颈动物更容易试刀的了。

赵阿三的妻子孙红英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说话嗓门大,做事快手快脚,性子实诚。早在鬼子进城的第一天起,她就绞短了头发,用煤灰涂黑了脸,再也没出去过半步。由镇江、扬州一带逃过来的难民早就向南京人描述过鬼子的兽行,说那些牲口落出来的杂种,不但连老妪孕妇都不放过,可怜就连七八岁大的女孩儿都糟蹋死了。

见丈夫帮忙发完口粮回来,孙红英赶紧端上一茶缸热水,让他去去寒气。每天只有放饭时才有浑得像泥汤一样的水源供应,有些难民就合伙在地上刨坑,用捡来的柴禾纸片烧水。儿子赵平原听到动静,睡眼惺忪地起了身,十四五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孙红英照例给他多拗了半个馒头。看着这根独苗狼吞虎咽的吃相,夫妻俩不由得对视了一眼,目光中又是爱怜,又是愁苦,只恨把他生在了这么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章 南京(2)

“吃吧。”赵阿三把自己的那份也递过去。赵平原看了看老子,没接。

“刚捡了一个馒头,又有人被打死了。”赵阿三叹了口气。他在学校干的是伙房帮工,以往杀鸡宰鸭,常看着家禽在笼子里团团地转,却不曾想过自己一家人也会落到个引项待宰的地步。

“我头有点痛,没胃口。”孙红英抢先把馒头塞到儿子手里,嘴唇有些发白。

赵阿三微微一怔。

孙红英有偏头痛的毛病好些年了,发作起来半边脸都是麻的,太阳穴突突地跳,恨不得能把头往墙上撞。自从赵阿三托关系在学校里谋到了差事做,每个月都会替她去中药铺子抓几副药调理,但现在就算是口袋里有钱,这也无疑等于一个天大的难题。

“没事的,三哥。”孙红英知道丈夫在想什么,“我睡会就没事。”

赵阿三叹口气,点点头,转过去看儿子,“快吃,吃完看书去。”

“我又不认得几个字,看书干啥?要是不懂问谁?”赵平原头也不抬。

“越不看书不是越不识字?那书还是我跟王老师讨了好长时间才讨到的,别白端端地糟践了东西!”赵阿三吼了一句。他四十出头才生了赵平原,也算是老来得子了,尽管供不起上学,但望子成龙的心情却同样不逊于任何一个父亲。

“你也不识字,干嘛老说我?”赵平原梗着脖子回他。

“扯*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古人的话能有错?一天到晚就晓得打铜钞,没半点出息!”赵阿三愈发恼怒了。

铜钞就是明清时代的铜板,乡郊的大孩子喜欢扎堆玩这个,划一根线,大伙赛着打准头。赵平原从小就是只肯占便宜不肯吃亏的脾性,人又机灵,每次去掷铜板都能赢一大把回来,等货郎下了乡,就跟人家换个一两尺花布给母亲。

见老子发了火,赵平原也不显得有多害怕,反问了一句:“王老师读了那么多书,前两天还不是让鬼子弄死了?”

那位清瘦斯文的王老师,在日军向妇女施暴时挺身而出,却被一名少佐用秤钩勾住舌头,在其他鬼子的拍掌大笑声中,像钓鱼一样拖着跑了几百米。赵平原从未想到人的舌头拉出来竟会有那么长,挂在树上后还能吊住整个身体的分量而不断,孙红英最后掩上他的眼睛,强拉着他回窝棚的时候,整个人都在由于恐惧和愤怒而打着摆子。

赵阿三被儿子挤兑得无话可说,妻子见状敲了下赵平原的脑袋,苦笑着呵斥:“你爸还能害你?不识好歹的伢子,让你看就看,哪来那么多话说。”

赵平原向来听母亲的话,当下不再作声,闷闷不乐地从破絮被里摸出了《三*义》。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