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页)

年十五岁,就算是明后年才出嫁,也得开始置办嫁妆了,不求多大排场,至少要体面些。

这时躺着的柳十三开口了:“多大个事儿,家里馀钱是不多了,但把筝丫头风风光光的嫁出去的银子还是有点的。”说完,朝采筝摆摆扇子:“筝丫头,别担心,你的事,包在外公身上。”

辛氏又火了,冲丈夫道:“是钱的事儿吗?!我们说的是颜岑安没长心,自个闺女的嫁妆往出顺,压根没把闺女的婚事当回事,合着自己的骨肉还不如自己的兄弟,有这样当爹的吗?”

柳十三叹道:“好了,好了,我不说话了。”一开口就是错,不如继续闭目养神。可他这么一闭眼,就听妻子又道:“你也是的,女儿受了欺负,你这个做爹的不想想办法,闭目养神睡的倒是安稳啊?哼!”

柳十三咂咂嘴,无奈的道:“吵也吵了,骂也骂了,孩子都这么大了,还能怎么办?等晚上岑安过来接人,我骂骂他,他给认个错,就算了罢。”

柳氏斩钉截铁的道:“我不回去!”辛氏十分认同的道:“对,不回去,咱们家银子是不多了,可养活几口人还是不成问题的,凭什么回去给老颜家身前身后的当奴才!”

柳十三叹了一声:“随你们罢。”伸了个懒腰:“我只要有酒喝,有肉吃就行了。”说完,从榻上起来,摇摇摆摆的向外去了。

采筝也不想那回去,因为家里远没外婆家舒坦,一大家子住在一起,随便在院子走一圈,都能碰到四五个招人烦的亲戚,什么堂兄堂姐堂弟堂妹的,烦的紧。

外婆家就顺心多了,外公每日琢磨着如何养鸟养花,品鉴古玩,或者接济几个江湖绿林中‘落难’的兄弟,他有自己的乐子,才不在乎外孙女是不是调皮捣蛋。

外婆辛氏自己就不是个守规矩的女人,只要采筝不玩火焚屋,轻易不管她。

傍晚,颜岑安如期而至,自然是打算说几句好话把妻女接回家,结果被辛氏臭骂了一顿,灰溜溜的走了。晚上的时候,母女在一间屋子睡下,采筝坐到梳妆镜前捋头发,见母亲呆呆出神,便放下梳子,到母亲身边道:“您就别想那些烦心事了,咱们在外婆家好吃好住的休养一顿日子,等待够了,再想以后的事,是回还是不回?女儿都听您的。”

柳氏叹道:“唉,怎么能不回呢?你还没嫁人呢,被你婆家知道你父母每日争吵,家宅不宁,可不行。”

采筝撇撇嘴,无所谓的道:“您就别管我了,如果未来的夫家爱挑三拣四,我也不稀罕嫁过去!整日里娘家这个不对,那个不好的,合该就他们十全十美?哼!”

柳氏道:“胡说什么,哪有正经人家的闺女不嫁人的?娘现在也没什么奢望了,就惦记着给你找个好人家。”

柳氏也真为女儿的婚事头疼,她父亲尺寸也是个翰林了,女儿好歹得配个体面的人家,但体面的人家又瞧不上他们这些没根没底的外来人。

跟女儿的婚事比起来,自己和夫家的烦心事倒是微不足道了。

翌日,天气大好,采筝的贴身丫鬟碧荷和辛氏屋里头的几个丫鬟一起在廊下逗猫,一群穿红戴绿的小丫头嘻嘻哈哈的闹腾着,惹的几个年轻的小厮频频往这边看。

柳氏挑着帘子,站在门口眺了眼,叹着气摇摇头,转身问母亲:“昨个廊下斗蛐蛐的那几个后生是干什么的?”辛氏头也抬的道:“你爹老相识的徒子徒孙,哎呀,你管他们干什么?”

这时柳氏听外面的嬉笑声越发吵闹了,眉毛一拧,挑帘子在门口喊了一声:“采筝,给我回来!”

跟着丫鬟们逗猫的采筝,循声望了眼娘亲,应了声,对碧荷道:“娘叫我,你自个在这玩罢。”碧荷立即道:“小姐,奴婢也跟你回去。”

“哎,你跟小姐妹们热闹吧,好不容易出来透透气,甭守着死规矩。”说完,打扫打扫衣衫,就往正屋回。忽然间,前门窜出个人来,生的细眉细眼的,眼睛眯成一条缝的对她道:“小姐,我新会个戏法,想变给你看,不知小姐肯不肯赏脸。”

又是燕北飞。采筝扯起一抹笑意,道:“你自个留着这手艺罢,等哪天我有时间了再去天桥下边给你捧个人场。”说完,径直与他擦身而过。

待回到屋里,见母亲不是好眼神瞅她,没等她开口,就听母亲没好气的道:“你也真是的,没个闺秀的样子,她们逗猫弄狗的,你也跟着去凑热闹!院子里什么人没有,你就没想想,你个没出嫁的闺女该避一避?”

可没等采筝出声,外婆辛氏就不乐意了,替她辩解道:“跟丫鬟说几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