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进献大补丸的蠢道士】 (第1/1页)

太学。 朱铭骑马来到这里,竟然遇到国子监祭酒陆蕴。 陆蕴也是跟学生告别的,最后一次视察太学,他已被擢升为中书舍人(正四品)。 “恭喜敦信先生!”朱铭抱拳祝贺。 陆蕴微笑道:“同喜,同喜。” 中书舍人品级不算很高,但异常清贵,负责草拟诏书,还有封驳之权,可以劝谏皇帝收回旨意。 宋徽宗估计早就看中陆蕴的喷子属性,调任国子监祭酒一年多,便快速升迁为中书舍人,接下来极有可能转迁御史台。 二人在校园里散步,边走边聊。 陆蕴说道:“官家答应临视太学,成功可把学问优异,却又屡屡不能升舍的学生,造一份名单交给我。等官家驾临时,会亲自考教这些人。官家对太学状况,早就心生不满了。” 朱铭负责管理100个外舍下等生,受奸党打压的有好几个,都是平时喜欢发牢骚的。 一路走回办公室,朱铭写下陈东等人的名字,郑重交到陆蕴手里。 接着又整理各种工作文件,分类摆放整齐,与陆蕴一起离开学校。 两百多个太学生,主动送他们出校门,齐刷刷执弟子礼拜别。 朱铭把陈东叫到跟前,叮嘱道:“少说,多学,莫要再非议奸党。否则就算你能升至上舍,也无法从太学毕业。” “学生谨记。”陈东作揖道。 谨记个屁,直至靖康年间,这厮都还在太学读书,一有机会就逮着奸党开喷。 果然,陈东又补一句:“先生说知行合一,学生不能违背心性。” 朱铭撇撇嘴,不再跟他扯。 又把朱松、勾龙如渊等人唤来,一番勉励,便转身离开。 骑马回到家中,发现有太监刚走。 朱铭问道:“皇帝又来赏赐什么?” 朱国祥说:“我升官了,道录院同知。” 宋代官职变化太多,朱铭迷惑道:“道录院也有同知?” 朱国祥说:“刚刚接到圣旨,道教改为隶属秘书省。一把手改为知道录院,由林灵素担任;同知道录院有好几个,我只是其中之一。薛道光、王仔昔等人,跟我一样都是同知。” 让道教管理机构,整个划进秘书省……这有点突破朱铭的想象,他果然还是跟不上昏君的节奏啊。 朱铭问道:“改隶秘书省之后,你算文官还是技术官?” 朱国祥也搞不清楚:“可能还是技术官吧,但在俸禄方面,又按照文官待遇。” 宋徽宗这个操作,亮瞎众人狗眼,也让投机之徒蠢蠢欲动。 去年处士星现,皇帝征辟天下遗贤。 棣州士子刘栋,由地方官反复举荐四次,终于被征辟到东京进行铨选。虽然获赐同进士出身,被授予将仕郎(从九品选人),但始终没有任命具体官职。 刘栋生出攀附蔡京的心思,多次携带重金求见,却连蔡家的门槛都进不去。 听说道教改隶秘书省,刘栋便在自己的名片上,添加“九天益算司命韩真人之徒”等字样。 仙人门徒,果然不凡。 蔡京家的门子,立即跑进去通报。 不多时,刘栋就见到蔡攸。 蔡攸拿着名片问:“你究竟是文官,还是修道之士?” 刘栋卑躬屈膝,回答道:“相公说是甚,我就是个甚。” 这话把蔡攸逗乐了,他非常喜欢这种无耻之徒:“伱却机灵得很。既自称韩真人之徒,可会什么道法?又可会炼制金丹?” 刘栋说道:“读过道经,金丹也能炼。” 蔡攸满意道:“吾必奏明官家,你且回去等着吧。” 皇帝对修道愈发痴迷,而蔡京举荐的道士,都不怎么受宠的样子,蔡家得多多推荐道士才行。 于是乎,刘栋这正儿八经的文官,又以仙人之徒的身份被再次征辟。 更骚的操作来了,刘栋上疏奏闻,说自己是九天益算司命的徒弟,接受世俗官爵便是背离师命。他请求放弃同进士出身,改做道士官…… 消息传出,满朝无语,把几个宰相都惊动了。 御史台的喷子们,更是疯狂弹劾刘栋不要脸,好好的文官不做,居然要去当道士官。 宋徽宗却认为此人一心向道,颇为赞赏,赐下紫色道袍。 刘栋的骚操作才刚开始,他听说王仔昔在练不死药,于是揣着钱财前往官药局。 “这里都有什么药丸?”刘栋问道。 官药局的伙计说:“各种药丸都有,客官要治什么病?” 刘栋说道:“我身子有些虚,调理补气的便可。” 伙计立即拿出十多种药丸,刘栋选了个头最大的,问道:“这怎么吃?” 伙计说道:“把外面的蜡皮捏碎,可直接吞服,也可以和酒吞下。” 刘栋整整买了一瓶,当日便去觐见皇帝。 他穿着紫色道袍,又说是来献灵药的,太监和侍卫都不敢怠慢,连忙跑去通报宋徽宗。 这货见了皇帝,拿出刚买的大补丸,而且只给一颗,面不改色地说道:“此九天益算韩真人所赐丹药,可延年益寿。臣不敢私藏,特来献予官家。”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