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 【册妃?】 (第1/1页)

0748册妃?0748册妃?→:mayiwsk 金国朝堂的变动,大明暂时不清楚,却收到了另外的消息。 “今年夏收之前,青黄不接的时候,长青县饥民起兵反金。” 石元公指着耶律余睹带来的辽国地图:“长青县在大同东北方百余里,由于有旧辽豪强率军参与,起义军竟然击败了当地驻军。他们不敢直接去攻打大同,于是往东沿途劫掠、裹挟民众。围困天成(天镇)县数日不克,劫掠城郊村镇而去。” “金国紧急从大同调兵镇压,起义军翻山突袭怀安县。结果被怀安守军击败,散为数十股逃入四面大山。” “归化(宣化)金兵也被调来搜山围剿,在断云岭遭到义军伏击。虽然义军反被击溃,但传闻金兵损失了数百人。” “另有两股义军,翻山越岭逃到永宁(阳原)、顺圣。当地百姓早就不堪金国盘剥,又兼饥荒难以活命,纷纷扶老携幼投奔义军。这两地义军迅速做大,甚至趁着金兵被调走,突袭攻破了弘州州城。” “防备我大明天兵的金人,在各处关卡不敢调走,金国只能在更北边抽兵回来剿贼。” “有一个叫贺成的北地汉人,原为辽国地方豪强,前些年被迫率部降金。他被张广道将军打得很惨,深知我大明天兵之威,家乡族人又遭金国盘剥,两个月前也趁乱带兵叛金了。” “金兵堵住了南下通道,贺成派人翻山越岭而来,希望我大明能趁机出兵攻打大同,他会联络各路义军配合大明作战。” 这一系列突变讲完,张叔夜拍手笑道:“金国灭亡,近在咫尺也!” 张镗说道:“看来金国缺粮愈发严重了,大同百姓已不堪忍受,就连旧辽将士都冒死叛乱。” 王渊说道:“不如撕毁与金国的和约,趁着云中大乱,出兵攻打雁门关!” 杨惟忠说:“从山西发回来的情报来看,驻守各处雄关的金兵,其实并没有被调去平乱。我们如果仓促出兵,恐怕一时间难以攻破。” 张叔夜说道:“不必急着北伐,金国会越来越乱,而大明则日渐强盛。迟一年出兵,则多一分胜算。” 枢密院众臣纷纷发言一些闹着今年秋天出兵,一些闹着明年夏天出兵,也有说应该再等几年北伐。 其实还有更多消息,大明朝廷还没有收到。 由于完颜宗翰需要控制朝堂,把几千核心精锐带回哈尔滨,导致这里的金兵数量本就不足。 大同府的各州县叛乱四起,金国不敢抽走守关部队,只能抽调草原驻军南下。 草原金兵一走,白鞑靼的汪古部闻风而动,趁机出兵征服西南边的唐古、契丹部落。 西夏的李察哥一直在暗中窥视,他见汪古部居然都敢闹腾,那自己还怕个什么鸟蛋? 李察哥遂率八千精锐,直扑金国的天德军。 天德军这个名字,还是唐朝那会儿取的,宋初遭到西夏和辽国瓜分。用后世行政区划来阐述,即:西夏占了巴彦淖尔,辽国占了包头。 首先这里水草丰美,甚至能够种植水稻! 其次属于交通枢纽,是辽国草原丝绸之路的核心中转站。 天祚帝逃跑的时候,三番五次经过此地,每次都要抽调青壮从军,金国又多次追杀而来,导致包头那边的人口锐减。 当李察哥率军杀到包头时,附近的部落争相归附,帮助西夏军队去杀驻防金兵。 八千西夏精锐,带着三千多草原骑兵,围杀只有五百人的金国铁骑。 西夏精锐伤亡近三千,部落骑兵伤亡数百之后溃散。 而五百金国骑兵,只战死一百多,剩下的全部成功逃走。 就此,包头被西夏攻占。 而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则被汪古部占了。 西夏连续两年扩大领土,国力看似在持续上涨,但权力斗争却日趋激烈。 李察哥被明军打得威严扫地,却通过这两年的对外战争,重新获得了军中威望。 甚至在他班师回朝之时直接把两千嫡系精锐带进国都,吓得西夏国主李乾顺寝食难安。 经过枢密院一番讨论,大明暂不出兵北伐,继续履行跟金国的和约。 都不需要再走内阁程序,因为枢密院的决定,就是朱太子的决定! 以金国那费拉不堪的政体,如果不能持续战争抢劫,真实国力必然下降得飞快。非但无法休养生息,反而还会搞得叛乱四起。 大明这边,只须持续发展内政即可。 推行摊丁入亩的最大好处,就是有利于人口增涨,而且人口也更容易统计。 古代一般只统计户数和丁口,因为这些跟赋税、徭役挂钩。 举个例子,北宋真宗年间,共计867万余户,却只有1993万余口,平均每户只有两口多一点。 很明显,这里的“口”并非人口,而是需要服役的丁口。 现在,已经完成摊丁入亩的地区,大明朝廷直接统计户数和人口。而在没有完成摊丁入亩的地区,依旧还在统计户数和丁口。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