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畏罪自杀】 (第1/1页)

东京。 梁门外的蔡京宅邸,面积实在太大了。 它被太子下令一分为四,而且四座宅院之间,还垒砌围墙隔出巷道,这四座新宅依旧显得气派。 阁部院重臣们住在前宋的尚书省衙门附近。 蔡京宅邸分出的四座新宅,四年前分别赐予四位官员。其中一处,便由施如常分得,而且还是临河的那一面。 桂州施家不算望族,但也绝非什么乡下土豪,祖上那也是出过进士的,只不过最近两三代渐渐衰落。 朱铭被编管桂州之时,施如常被好友拉去听讲。 八目之说,让施如常茅塞顿开,把他听得是热血沸腾。 这位不满二十岁的广西士子,就此追随朱铭一路北上。虽然起兵造反把他吓了一跳,但在朱氏父子攻占汉中之后,施如常很快就跟着陈东一起效忠。 他办事能力极强,在诸多从龙士子当中脱颖而出,成为朱铭最器重的少壮派官员之一。 基本是当成未来阁臣在培养,如果不出什么意外,再过两年还会外放为治民官。 心态究竟是从何时发生变化的,施如常自己都说不清楚。 他查了许多贪腐大案,也因此见识到何谓奢华享受。 即便被召回京城之后获赐一部分蔡京旧宅,俸禄也能支撑仆人开销,而且办案立功另有赏赐,但施如常还是觉得难以满足。 凭啥别人可以纸醉金迷,而自己却得“节俭清贫”? 咱当初追随太子起兵,冒着杀头风险造反,拯救万民于水火当中。如今再造乾坤,于国有大功,是不是该好生享受享受了? 他喜欢读书,也喜欢藏书。 有人送来珍贵的古本,只让他在小案子里通融一下。施如常犹豫扭捏半天,终究还是收下了,反正只是小案子,于国于民无伤大雅。 一步踏错,坠入深渊。 他渐渐喜欢上这种生活,已经不单是钱财和藏书的事情,被人巴结、奉承、讨好、敬畏……这才是施如常最想要的! 他才二十多岁,平步青云,意气风发。 当初不顾家人反对,执意追随朱铭奔走,那个纯粹少年早已死去,如今只剩下一个官场油条。 偶尔半夜惊醒,施如常也感到恐慌。 大部分官员虽知道新朝法令很严苛,但只要不惩罚到自己头上,他们还是抱着前宋的做官心态——那不叫贪,顺手弄点钱财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施如常却非常明白,这种观念有多么可笑,他已亲手送走了三十多个贪官! 打算拉大家一起死的应善,同样十分清楚其中厉害,因为应善也是督察院官员。 当皇帝勒令三法司会审时,施如常就明白自己完蛋了。 他整夜睡不着觉,白天还要装作若无其事。 如此惶恐不安一个月,施如常终于下定决心。他每天去督察院上班,就翻阅以前的旧案,但凡自己出手遮掩过的,全都仔细写在小本本上,特别注明有哪些官员违法操作。 几天前,认罪资料已经写完了,但施如常还是抱有侥幸心理。 直至今天,刑部尚书徐敷言称病,施如常终于变得万念俱灰。 他把妻子邓氏叫来:“你带上大郎、二郎与幼娘,抱着这个箱子去东华门,跪请面见官家和太子。侍卫若不让你进去,你就一直跪在东华门外。” “相公,到底出了何事?”邓氏惊惧道。 施如常拉着妻子的双手,含泪说道:“是我负你太多,愿来生再会。回首这几年,仿佛一场春秋大梦,我也不知怎就魔怔了。越陷越深,难以自拔,甚至还沉迷其中……你不要多问,灭门的案子。你只是犯官女眷,三个儿女也未成年,官家或许能念及旧情,放你们妇孺一条生路。” 邓氏已经泣不成声。 施如常说:“就算能够活命,也肯定要抄家。如果今后生活困难,可去陈相公那里借钱。别人避之不及,他是不会袖手的。去吧,莫要再耽搁!” 性命攸关,邓氏虽然悲痛恐惧,却还是小声抽泣着照办。 等妻子儿女离家,施如常拿出一包鸩毒,小心翼翼抖入酒壶之中。 他缓慢摇动酒壶,苦笑着倒入杯中,嘴里念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初就是因为这八目,才一路追随太子北上。现在回头看看,八目是连一目都没记住啊。何苦来哉,何苦来哉!” 端起酒壶,拿起酒杯,施如常走到窗前,等待人生最后一轮明月升起。 临窗对月,饮下毒酒。 “官家!” 太监突然在外面喊了一声。 这种情况,太监还敢贸然打扰,肯定是出了什么大事情。 朱国祥沉声道:“进来。” 太监趋步来到朱国祥身边,低声嘀咕几句。 朱国祥说道:“把人带进来。” 一刻钟之后,施如常的妻子儿女,抱着一个小木盒,被带到朱国祥面前。 朱国祥打开盒子,除了整理好的犯罪资料,还有分别写给皇帝和太子的两封信。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