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一个时代的落幕 (第1/2页)

大明历529年10月3日凌晨,朱先钎按照传统,一身大红色战袍,顶盔掼甲,腰缠白布,侧配长剑,手执金吾,赶赴皇宫,准备陪同太子头七守夜,一路上就见到两侧店家纷纷闭店,悬挂白灯笼,不少人还在门口摆设香炉,一身素服,早晚祭拜,苍凉的祈祷声在长街上回荡。 听在耳朵里很不是滋味,一方面百姓确实是怀念先帝,老皇帝没什么作为,不过也不扰民,老百姓确确实实过了三十余年的太平日子,另一方面,隆胜帝在位期间,政局动荡,从帝制变成了君主立宪制,各种思想潮流碰撞,上层精英人士之间内耗严重,先是皇权旁落,紧接着各方相互争夺帝国军权,君不见三四年间,海兵左都督就换了好几位,还有就是工业化程度加大,农村人口大量萎缩,城里底层百姓日子越发艰难,祭拜先帝,未尝不是对未来一片茫然。 到了夜间,一整天不停陪着跪拜的太子也终于歇下来,看着陪着自己站了一整天的朱先钎,两人相视苦笑,在宫人送来夜宵后,两人再次跪拜老皇帝,然后坐在大殿门口的门槛上,太子端着碗,若有所思的发着呆,朱先钎一天水米未进,饿的狠了,三口两口将一碗桂花羹吃完,就在朱先钎考虑是不是要舔一舔碗底的时候,太子将自己手中的桂花羹递了过来,朱先钎尴尬的说道:“陛下,你也吃点吧,后面还有二十天时间,你要保重身体啊”。 太子摇了摇头,说道:“孤早上吃的多,确实没胃口,你站了一天,多用一点吧”。 朱先钎点头称谢后,也就不客气了,拿过小碗,继续开动。 太子看着朱先钎,缓缓说道:“前面事变,幸亏有小五十六一力支撑,要不然父皇和母后就危险了,我们一家都要感谢你”。 朱先钎放下碗,再次诚恳的说道:“要不是陛下您的号召力,还有海兵感念皇家恩情,臣怎么也不可能组织起来兵力护卫陛下”。 “没有外人,你叫我大哥即可,父皇临终前还在念叨,不能让小五十六没了好下场,孤一刻都不能忘”。 “陛下”。 “叫大哥”。 “好吧,陛下大哥,你这么讲就愧杀臣了,要不是先帝怜惜,将臣兄妹收入皇室五服,臣这怎么会有今天”。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点不会错,以你的才能,终究会在海兵中崭露头角。不过,你也知道现在政局微妙,像你这么有能力的武将,不站队是永远没有出头之日的,甚至到退役,也就能到从三品上校顶头了,幸亏孤现在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你天生就是皇家的子弟,终究会站在孤这边”。 “是,陛下,小五十六愿为陛下鹰犬,效忠皇室”,朱先钎站起来毕恭毕敬的行礼道。 太子不以为意的挥挥手,示意坐下说。 “表态效忠的人很多,可惜有才能的人太少,你也知道,皇族我们这代人庸才太多,一个个不事生产,就知道钻营花钱,损公肥私,简直就是皇室蛀虫,就连大学堂朱先昉这样都算是有能力的了,小五十六你愿意帮朕吗”? “臣愿意”。 “朕一直在想,如何能重振皇室声威,如何能平衡国内各方,如何能大明万民生活富足,小五十六可有教我”。 “陛下,臣乃武臣,不敢妄言”。 “咦,有什么妄言不妄言的,刚才都说了,我们之间兄弟相称,都是一家人,你就没有什么建议说给当家大哥听听的”? “是,大哥。小弟不懂经济,只觉得当今大明,最大的忧患是两个,一个为内,一个为外,对内,就是民众,只要民众能过得下去,大明国体就不会有事”。 “哦,何以此言”? “历朝历代,只要不是民众造反,国体就不会变,当今大明,刚好赶上科技发展,工业进步,传统的小农经济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了,去年的统计数据陛下想必也看到了,农商比例已经达到三七开,一方面国内产出已经饱和,可现如今农业人口仍占八成以上,直隶、浙江、广东由于多种经营,百姓还能过得下去,福建、江西以西,百姓确实苦啊,必须要向外倾销,要想办法让百姓有所忙有所获”。 “对外,北虏一直对我们虎视眈眈,倭寇近来新崛起,都是大明眼前看得见的威胁,如果再看长远一点,北方的露西亚也不是善茬,西夷英吉利诸国迟早有一天会因利益和我大明交恶,所以说,对外一定要有一支强大的武力能够震慑世界各国”。 “因此,臣的建议是,皇室牢牢的抓住军权,大力发展军事,拉动军事相关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就是以武力为依托,向外倾销剩余商品”。 “如何以武力为依托,那就是打造一支强大的舰队,灭北虏平倭寇,威慑西夷,屏障四海,雄视三洋,让大明帝号传遍全球,让世界各国知道,只有老老实实和大明交易,才能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 大明历529年10月23日,按照隆胜帝一切从简的遗愿,灵柩从午朝门出京师内城,先是一百骑的传统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