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总司令长官的决断 (第1/2页)

好书推荐: 秦风飞扬

显然,巨大的爆炸让倭寇四艘鱼雷艇也受到波及,没有趁此机会对准襄阳编队加速航行。原本只有六千米的距离,显然现在变成了天堑,在襄阳编队舷侧12门75毫米速射炮,还有舰上支架式47毫米哈奇开斯速射炮,每分钟将近150发炮弹拦截下,尽管六艘鱼雷艇不停变换航行,不过密集的阵型显然已经被打散。

六时四十九分,距离襄阳编队不到三千米,四艘鱼雷艇中有两艘已经起火,为首的一艘鱼雷艇被岳阳舰75毫米速射炮打中,原本高速航行,都快没入水中半封闭式光滑舰首,像是碰到水下障碍物一样,伴随着隆起的海面突然弹起来,整个艇首前部出现一个放射状的窟窿,带着不停落下的海水飞翔在海面之上,水线下面刷着的红色防锈漆非常显眼,不到一秒时间,这艘起名“燕”的鱼雷艇重重的落在海面上,溅起近十米高的水浪,紧接着舰首的窟窿发生爆炸,光滑的艇首破裂,橘黄色的火光与艇体碎片飞溅,上半部分高高抛起,下半部分被爆炸压向水下,整个艇体顺着惯性飞快的没入水中。

见到领航艇被干净利索的击毁,倭寇剩余三艇不约而同的在最大射程处发射出9枚鱼雷,在雪白的鱼雷尾迹中,鱼雷艇冒着襄阳舰编队的小口径速射炮,带着浓烟和火光快速左转驶离。

一时间,不甚整齐的鱼雷尾迹,还是让襄阳编队四舰手忙脚乱,花了将近一分钟时间转向避让,在舰上观测手的警报声中,9枚鱼雷无一中的,最近的一枚鱼雷距离襄阳舰也有五十米以上距离,不过,这样让原本就拉开到近三百米间距的编队变得更为混乱,一时间反倒让倭寇三艘鱼雷艇逃出生天。

六时五十三分,脱离济州岛炮台射程后,威胁最大的雷击被避让,重新调整好编队的襄阳四舰,士气高昂,转向正东,准备迎战十千米开外的倭寇第二支编队。

六时五十四分,排在编队最尾部的岳阳舰发出警报,被济州岛遮挡的西北侧海域,发现十数道烟柱。

显然,北上袭击大明第一舰队的倭寇联合舰队被吸引回来了,就不知道是返回的是不是整个联合舰队。

……

时间拉回到前一日傍晚,让上村困惑的“发现明国汉阳级装巡四艘”电报,第一时间通过岛上最高峰1950米汉拿山顶部的近100瓦的大功率电台飞速向外发送,距离济州岛将近160海里(注)的龙田号通报舰接收到消息后,由于距离太远,龙田号与济州岛之间只能接收不能发送,因此只能火速将消息转发至前方20海里处的三笠号战列舰。

指挥舰桥上,个头矮小的东乡平八郎大将摩挲着下巴,将这份电报拿起又放下,然后亲自趴在海图上计算明国舰队可能的位置和方向。

作为日本海军中先发制人战略的鼓吹者,参谋长岛村速雄海军大佐显然是看出上官的纠结,认为成功偷袭明国第二舰队后,已经完成既定作战目标,如果此时再转场支援北虏,已经丧失了先发之势,为他人火中取栗,殊为智者所不为,不过按照战前海军省的命令,性格谨慎的岛村,还是本着参谋的责任,提出两条建议:

一是排除干扰,继续赶往旅顺港方向,完成既定作战目标,即趁着明国第一舰队实力虚弱之际,与北虏水师内外夹击,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如果济州岛报告的确实是明国联合舰队的战巡编队,说明对手将航速最高的四艘战舰先赶过去了,主力战舰还在向南航行,此时联合舰队继续北上,可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解除旅顺港之围。

二是整个联合舰队回转,全师回援济州岛基地,原本是扼守朝鲜半岛南端和海峡的重要战略支撑点,前面有明国近百年的建设,10年前的朝鲜战争后,日本占领济州岛,花了大力气经营,将原本部署在佐世保的联合舰队本部搬迁至此,这可也是花了海量经费才下的决心,据海军省的上官们感慨,光这几年投在基础建设和炮台建设花的钱,都够买一艘战列舰,要是老巢有失,海军省大佬估计不会说什么,不过下面的少壮派们可要天诛国贼了。

至于东乡上官采用那种方案,就不是舰队参谋长能左右的了,按照明国的谚语,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赌赢了第一次全歼明国第二舰队,不可能连续赌明国中央舰队依然毫无觉察,这种风险极大的海上作战效益,不是靠纸面战斗力就能算出来的,还不如回去守住老巢更安心一点。

反倒东乡心中纠结万分,清国与日本签订条约,将整个朝鲜北部割让己方,作为日本对明宣战的条件,此外,还有秘密补充条款,如果能将旅顺港解围或者全灭明国中央舰队,清国还将开放东北地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