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2/4页)

———而这种钟表一样的生活;反过来压缩着他们社交的私人时间。即使像自杀员工卢新这样多才艺的“明星”人物;在富士康的社交圈;也仅限于同学和校友之中。

我认识两群年轻人。

一群是与我一样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在象牙塔;与图书馆、湖光山色相伴。另一群工作在钢铁机器;巨大货柜;有无数繁杂精密生产环节的厂区里。这群人总是把他们的上级叫做“老板”;互相之间哪怕不熟也要大声用粗口唤作“屌毛”。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卧底记者零距离直击(3)

在富士康潜伏28天后;我走了出来。我一直试图把这两幅图景联系起来。可是很难。只是这两个地方生活着的人们确乎有着相同的年纪;相同的青春梦。

我的潜伏;起因于南方周末对富士康“六连跳”系列自杀原因的调查。编辑部很快发现;南方周末的记者们均因年龄较大无法进入只要20岁上下年轻人的富士康工厂。相较而言;不到23岁的我;很轻松就被招入了富士康。

28天的打工潜伏;使我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并非因为明白了他们究竟为何而死;而是知悉了他们如何活着。

(一)

他们活得最阔绰的一天是每月的10号;发工资的日子。这一天;自动提款机与特色餐厅里都会排起长队;以至于提款机也会时常被提空。工资由当地最低底薪900元加上每月不定的加班费组成。

每个员工都会签一份“自愿加班切结书”;随后你的加班时间便不再受法律规定的每月上限36小时的约束。但这并不是什么“坏事”;相反;在许多打工仔看来;加班多的厂才是“好厂”;因为“不加班;根本挣不到钱”。对急欲赚钱的打工者们;加班更像是“会呼吸的痛”:如果不加;没有钱的日子让他们“窒息”;如果加班;日夜劳累的工作只会让身体加倍“疼痛”;迅速老去。更多时候他们坚定地选择后者;甚至这种选择的权利;也不是轻易可以获得的。只有老大“信任”;关系好;或是身处关键岗位;才常加得到班。

所以;“五一”假期对一些人来说成了忧虑;因为花钱不挣钱的日子“很难熬”。这一天;打工仔们顾不上是什么节;更重要的是加班费;实在不行;睡个懒觉更实在。

新开的手机店门口;销售员洋气地向围观的员工们展示着iPhone;所有人都紧紧盯着他每一个“酷炫”的操作;像看着什么新奇。可事实上;富士康生产着包括iPhone、iPad在内的几乎所有知名品牌数码产品的配件;那“新奇”的机器每个部件都来自这些工人们之手;只是他们从未想过拥有最终的成品。现在;这些成品就以略高于他们一个月工资的“惊爆价2198元”出现在眼前。这是一笔昂贵的购置;所以他们只讨论着怎样花几百元去买山寨手机。

在与他们聊天的很多时候;我无言以对;我觉得自己幸福得太过分。他们居然羡慕那些受工伤可以休假的人;一面聊着笑话一面说自己的工作岗位如何有毒。他们讨论自己的同事们跳楼自杀时;往往有着出人意料的淡定或者不屑;甚至语出戏谑;似乎每个人都是局外人。

我愿意把他们看成一群乐观与坚忍的人;也希望他们真的是与此无关。不过这愿望怎样想来;都免不了是一种心酸。我甚至想象自己有改变这一切的力量;可是就像王克柱在上夜班的时候说“真希望有人可以踹他一脚来交换5分钟的休息时间”一样;很天真;更没可能。

(二)

你要问打工仔们的梦想是什么;答案如出一辙;做生意;赚钱、发财;其它一切在这之后都会到来。在工厂的仓库里;他们幽默地把拉货的油压车称作“宝马”。他们倒是想拥有真正的宝马;或者至少是“宝马”式的财富。

他们时而幻想;又不断地亲自撕裂自己的幻想;像一个痛苦的画者;无奈地不断撕毁自己难以成形的手稿;“这样干下去;一辈子也别想”。他们生产着世界上最顶尖的电子产品;却以最慢的速度进行着自己的财富积累。办公系统的公用账户密码被设成以“888”结尾;像很多生意人一样;他们喜欢这个数字;甚至笃信这个谐音。但是他们中或许鲜有人知道;是自己的双手保住了国家的“8”;而他们每天去加班;去买彩票;甚至去买马;却难以找到属于自己的“8”。 。。

卧底记者零距离直击(4)

工作最卖命的王克柱总抱怨工资太低;想去外面报名学点东西却又“听都听不懂”;还是放弃了。他说知识太少;就只能干最初等的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