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 (第2/4页)

们可以带个随身服侍的小妾或者婢女,但家人绝对不允许带到南阳府来。”

吴世恭在勤王回来以后就定出了规矩,所有驻外武官的家人,都要在汝宁府集中起来居住。美其名曰:那是为了保护这些武官的家人,但实际情况,每位武官的心中都十分清楚。可那书墨别出心裁地想来个破例,这不是自己往吴世恭的枪口上撞嘛?

那书墨的抗击打能力确实强,被吴世恭这么骂了以后,他也只是低下头,脸上依然是无动于衷。对于书墨来说,来个小妾,可以照顾自己的生活,他的下半身目的已经是达到了。被自己的少爷骂几句有什么关系呢?在以前,又不是没有被少爷骂过啦!

现在的书墨就在心中盘算着:“这到底是把小妾带来好呢?还是在南阳府本地再找个女人好呢?就这么办!两步并排走,什么都不放过!”

第二百四十五章建立南阳营

接下来就讨论该如何控制住铁矿和硝石矿这两个矿区,还有李禄所驻守的那两个县的问题了。

而为了控制住这些地区,吴世恭的兵丁当然要在这里建造一个大营。所以自然而然的,吴世恭和手下的武官就把驻守在这里的军队称做了南阳营,他们就根本没有理睬,在现在的南阳府中,其实就有一位参将设立了大营,而那位参将的大营在朝廷中,才是真正的南阳营(李禄如何在南阳府成为守备的原因,详细请看前文)。

至于设立大营,把这个大营建造成为吴世恭的军队在南阳府中的一个要塞,这事对吴世恭和他手下的武官来说,那就是驾轻就熟的事。唯一需要商量的,就是要把大营设立在哪一个合适的地点?

把可能设立大营的地点一罗列,总共有四个地方可以选择:

首先就是李禄守备衙门所在的县城里和这个县城周围的地区。可是这地点一提出来以后,就被吴世恭给否决了。虽然这个县城的地理位置是很好,辐射的区域也可以控制住包括这两个矿区的绝大部分区域,可是对于军队来说,把军队的大营摆放在城市里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因为在城市里,民居的建造是由居民居住和生活方便为主的,根本就难以考虑军事上的要求。所以万一军队居住在城市中,在紧急情况下,难以相互联络,不能够很快地组织起来形成战斗力,这样就会丧失军队最主要的功能。

再加上,军民混杂,肯定会形成军民矛盾。而且从现代的城市兵的表现也可以看出来,在灯红酒绿之下,军队蜕化的速度也将是相当地快的。所以从古到今,就没有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会驻扎在城市中的,除了特殊情况,那些兵丁也不会随随便便地进入城市的。

第二个选择就是大槐村。但是吴世恭和他的手下商量了以后,也否决了这个提议。把大槐村作为大营,确实可以完全控制住这两个矿区,可是大槐村虽然在这山区内是四通八达的,但是那些通道都是些山道,调动兵丁很不方便,同样的援军支援也很不方便。

更主要的原因就是,吴世恭的南阳营毕竟是挂靠在李禄属下的,如果南阳营只管着这两个矿区,而对李禄的防区内的县城不管不顾的话,那么李禄对吴世恭的支持也将会大打折扣的。这并不有利于吴世恭联合李禄这个本地武官的想法。

而第三、第四个地点就让在座的武官分成两派了。应该说,这两个地点各有优劣,让人也难以取舍。而因为吴世恭最多也就是在南阳府驻扎一千五百名兵丁,那设置两个大营的想法并不能够成立。因为只要这一分兵,就形成了处处防备,处处稀松的防御局面了。

听着手下的武官在争辩,吴世恭也反复考虑着这两个地点的优劣,想挑选一个比较好的设置大营的地点。可就在这时,楚格却对吴世恭说道:“大人,小人倒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可不可以说?”

吴世恭笑道:“都是自家弟兄,又是为了我们汝宁营的事,有什么事不好说的呢?”

“大人,小人刚才听了一下,发觉各位大人的说法都有道理。可是小人就想着,大人出兵南阳府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两个矿区对不对啊?”

“嗯!”吴世恭点点头,面对着这些自家人,吴世恭没有必要隐瞒自己这次出兵的目的。

“大人,小人现在就有个想法。这两个矿区,东面是我们汝宁营的地盘,毫无敌袭顾虑。东北面是开封府,河南的官军也大多数在此,敌人从此方向过来也比较难。南面是湖广,有着中都凤阳,那里也有着朝廷大军。如果遇敌,那来袭的方向基本上是西面和西北面。”

“如果从西面和西北面来敌,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