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 (第2/4页)

报仇。”

身边的军官和亲兵立刻是一片叫好声。他们也早就受不了叛军的嚣张态度了。

但是把火炮运上这个山头还是挺不容易的。不过毕竟河南军的人多,在经过了五天的砍树、开路、压实路面和在山上开了一道“之”字形的道路以后,在两头从附近征用过来的牛的拉动下,两门一磅的火炮被架设到了山背后平整好的火炮阵地上。

而在这几天,汝宁营也不断地派出兵丁在山头上向叛军示威,而叛军也不甘示弱地一次次地把女子拉上了城墙。

“准备好了吗?”吴世恭问梁辉道。

“都准备好了。要不然,那边的那个小子可能都要把我给吃了。”梁辉小声地回答道。确实,那名向导这几天就眼冒绿光地待在火炮的边上,连让他休息一下都不肯。

“注意一下,打一炮就把炮给拉回来。这一磅的火炮威力太小,又没有经过矫正,运气好打死几个叛贼最好。打不到,那也就是给那个小子一个交待。”

梁辉立刻是笑嘻嘻地答应了。

这次来看热闹的人很多,汝宁营中的军官也几乎全部出动了。连智能也因为没有亲眼看过火炮发射,也兴致勃勃地待在一边。

吴世恭把他们都招呼到了离火炮阵地有一段距离的地方,拿出几个棉花团让军官们堵住自己的耳朵。接着做了一个手势让梁辉开始准备。

依然是一名兵丁开始站在山头做着挑衅的动作。也很快的,城墙上的叛军又拉过来一名女子。

梁辉是一声令下,早就做好了发射准备的两门火炮被飞快地推上了山头。火绳是立刻点燃。两声巨响以后,两颗炮弹是直直地飞向了城墙。

可是让所有人惊讶的是,对面的城墙上也有一门火炮和梁辉的火炮同时发射。真是见鬼了。原来叛军也在那里钓鱼呢。

没有矫正过的火炮是根本没有什么准头,不出所料,这三发炮弹也根本没有一发打到目标。但是叛军火炮的炮弹,打在附近的丛林中也引起了汝宁营的一片鸡飞狗跳。

“隐蔽!”吴世恭大声叫喊着,接着拉住还在看热闹的智能躲到了山背后的草地上。

炮队也知道自己中了埋伏,他们拼命地把火炮往回拉,而那群看热闹的军官也都躲到了吴世恭的附近。

不过看起来,叛军也不知道这次汝宁营会有火炮,他们纷纷地装填着城墙上的火炮,要向汝宁营倾泄着他们的怒火。(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五章我是天才

一阵手忙脚乱之后,所有的人都躲到了安全处。见到都已经隐蔽好,吴世恭也放松了下来。他在草地上一个翻身,仰面躺在了草地上。

初冬午时的阳光十分温暖。照得人全身都是懒洋洋的。吴世恭的兴致也起,顺嘴吹起了口哨。他吹得正是那一首德国二战时的军歌,就是电影《纽约大劫案》中的那首插曲。

那曲调节奏明快,十分容易引起军人的共鸣。所以没一会儿,在吴世恭身两边的周巡和智能也翻身仰面躺着,三人躺在了草地上一同吹起了口哨。

四周的军官和亲兵也围拢了起来,他们也不管头上还飞着叛军的炮弹呢,反正也没有什么危险。会吹口哨的人也加入了进来。不会吹的,也低声哼唱着打着节拍。这里顿时变成了一场战场口哨音乐会。

气氛是越来越热烈。当吹到最后一个音节时,所有人同时都欢笑着发出了一阵喝彩声,接着都哈哈大笑着鼓起了双掌。还真是一群苦中作乐的苦比孩子啊!

等到掌声过后,吴世恭笑着问智能道:“没想到你这个小和尚还会吹口哨啊!”

智能倒是一脸惊讶。他回答道:“为何小僧不会吹箫呢?此等雅事,并无什么不妥吧。”

“雅事?”吴世恭倒有些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了。在吴世恭现代的记忆中,一般吹口哨的都是小流氓,而且往往都是调戏妇女的低等小流氓,什么时候吹口哨变成了雅事呢?

当吴世恭提出自己的疑问后,智能用着鄙视不学无术的眼光看着吴世恭,并且回答了吴世恭的疑问。

在智能的介绍中,吴世恭才知道。原来吹口哨又叫吹箫。当然,吹箫这个名词吴世恭是很熟悉的。但是在古代,吹箫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就是吹奏一种名叫“箫”的乐器,另一种解释就是吹口哨了。当然到了现代,吹箫又变成了一种解释了。那解释笔者也就不多说了,否则笔者就要马上去刷牙去了。

而在古代的文人雅士中,吹箫,也就是吹口哨,也是一种很高雅的行为。比如魏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