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部分 (第2/4页)

续着几十里;人畜践踏过的地方,路阔有五六里。其总兵力已经让人不敢想象了。

要知道,一入河南的时候,农民造反军虽然也发展到了几十万人马,但一来他们没有兵合一处,二来大多数都是河南刚投靠的流民,战斗力也并不强。

可这次不同,进入河南的农民造反军总人数不比上一次的少。而且这个兵力聚集在了一起,那总的实力已经不是做简单的加法了。再加上这次的农民造反军大多数都是流窜作战中生存下来的老兵,所以战斗力已经远远地超过了上一次。

“大人!我们还要靠近些看看吗?”一名骑兵询问那名千总。

那名千总是脸色发白:“靠近干什么啊?差个二、三万有什么不同吗?别把我们弟兄们都搭进去了。”

“大人,您看!”正在这时,一位突前观察的骑兵叫道。

只见到农民造反军突前的千余骑兵发现了这些明军。他们踏着麦田,向着这股明军骑兵跑了过来。

“走!”那名千总毫不犹豫地一转马头。“快些回报巡抚大人。”

因为农民造反军的军势太大。所以他们已经不需要隐蔽了,因此除了派些骑兵在前面开道,也并没有向前方左右派出大量的侦骑。

只是看到了这股明军骑兵比较讨厌,所以他们才驱马驱逐掉他们。不过也因为知道距离太远,也不可能赶上这股明军骑兵,所以在装腔作势地追赶了一程以后。农民造反军的骑兵也就收马鸣金回营了。

“东翁!卢氏不能守啊!我们才一万四千多兵马,还要分手各大关隘和城池,根本挡不住陕匪几十万大军。东翁留在这里虽说可以略挡陕匪一二,但处于危地倒也罢了。但没了左总兵和汤总兵的部队,洛阳怎么办?后面的开封怎么办?东翁可要想一下那两座城中可有着俩位王爷啊!”王师爷竭力向玄默劝说道。

玄默一言不发,看了看下手的左良玉和汤九州等武官,等着他们的表态。

汤九州摸了摸自己的下巴也是沉默不语,这时候的他可是不想做那只出头鸟的。可是相对来说,左良玉在官场上的悟性可比汤九州高多了。要不然,他怎么会在短短几年中从一个罪军成为总兵的呢?这种上窜速度也不仅仅是能够通过卖菊花换来的吧!

左良玉知道,其实玄默早就有了退意,无非是巡抚守土有责,让他不能够首先提出撤退。而这时候如果左良玉领会上意提出了撤退,虽然可能在事后受到些处分,可是只要抱住了巡抚大人的大腿,现在失去的也将在日后连本带利地补回来。

于是在酝酿了一番措辞后,左良玉躬身行礼道:“巡抚大人!各位大人!卢氏只是一个县城,城小墙低,大军根本施展不开。如果要在此处挡住陕匪,必定要在城外设营据城而守。可如此一来,正中陕匪蚁附之计。处在城外的军队也凶多吉少。”

“而陕匪如果把卢氏团团围住以后,内外不通,外面也没有人来总揽大局,反而是误了剿匪大计。如果巡抚大人一定要守,那末将也就自告奋勇带着自己的儿郎守在这里了。恳请巡抚大人带着其余的军队据外呼应。”

“可末将也在这里说一句,要挡住陕匪,光靠我们河南的军队可不行。不知各地的援军何时到达。末将在卢氏守半个月还没有问题。可如果没有援军的话,时间一长卢氏也肯定不保,到时候恳请巡抚大人末要怪罪末将。”

虽然左良玉做出了一番高风亮节,可他就在这里给玄默打上了预防针,说明白左良玉是不会在卢氏死守的。也就是说一定会逃跑的。

听到了左良玉给自己一个台阶下,玄默也不动声色地微微向左良玉点了点头。接着他向王师爷问道:“向朝中和各地发出的求援信有什么回音啊?”

其实那些求援的信息玄默也知道,这时候他就想让中军帐中的所有官员都听清楚,让他们明白自己所下的撤兵命令也是迫不得已的。

王师爷立刻禀告道:“向兵部的求援已经走了好几天了,估计现在已经到了朝廷。可一来二往,兵部调动各处兵马的时间可能还没有我们向邻近各省求援来的快。”

“晋抚那里指望不上了。黄河又成冻,陕匪去山西也是一条坦途,所以他们也在向着四处求援呢。鲁抚那里倒好一些。可回报的消息说,朱巡抚生怕兵少,一定要等到天津和关宁铁骑的兵马到齐才肯出征,等到他赶到这里,早已变成了昨日黄花啦!”

“洪总督那里交通已经被陕匪割断。不过前些日子传来消息,他带着大军主力去平息西宁之乱了,能派出来的兵马也不会多。而川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