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部分 (第1/4页)

这俩位重量级大臣的奏章,让崇祯皇帝和朝廷重臣犹豫了。难道吴世恭犯了这么多的事以后。还要给他加官晋爵,那不是鼓励他的胡作非为啊?

就在这时,崇王的弹劾奏章到了。崇祯皇帝一看:查封庙观、强抢王女,殴打王府中人。一看之后,连崇祯皇帝也倒吸了一口冷气。这薛侯的女婿大概吃了熊心豹子胆了,连这样无法无天的事都做的出来。把以前垄断着这种行业的藩王都惹急了。

不过崇祯皇帝也纳闷了。吴世恭这样丧心病狂的又想要干什么呢?以前也没有发觉他丧失理智了呀?这事出反常即有妖。

还是王承恩解开了崇祯皇帝的疑问,他简单地说了一句:“那薛侯的女婿是在故意犯事呢,他想要逃回京城呢!”

崇祯皇帝这才恍然大悟。按照正常的处理程序,当然应该按照罪名把吴世恭重重治罪。可是吴世恭又没有犯了什么该下狱、杀头的罪名,所以应该把吴世恭缉拿回京城,禁足在自己府中看管起来。

尤其是那位王女。本来就没有册封过,又与崇祯皇帝是八竿子也打不到的亲戚,本来无视也可。但现在只要一公开,朝廷却不得不册封这位王女县主的名号。并且出于皇家的脸面,还要吴世恭想办法明媒正娶了她。

至于吴世恭该如何明媒正娶,这暂且不说。最主要的就是,朝廷还不得不给予吴世恭这位仪宾一个勋职,这不是把吴世恭刚剥夺的官职又还会去了吗?哦!对!那吴世恭本来还是一个白丁呢,这不是送勋职给他吗?

更为主要的是,吴世恭终于可以通过这次治罪逃脱战乱频发的河南,回京城来享福了。

原来那赘婿打的是这种如意算盘啊!崇祯皇帝立刻是勃然大怒,他立刻拍板,不仅不能够治吴世恭的罪,而且要给他升官。于是崇祯皇帝立刻与内阁、六部大臣商议决定:吴世恭所犯所有的事都功过相抵,再凭借余功授予吴世恭副将的职衔。

至于那位王女,就以查无实据留中了崇王的奏章。这时候需要吴世恭和他的汝宁军去打仗,崇王也就别来添乱了。

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啊!因为皇帝的生气而升官,这吴世恭又是历史上的头一份了。你们都说说看,吴世恭已经创造了多少记录,有了多少个第一啦?吴世恭自己也没想到,自己想升官的时候倒被一撸到底,不想做官了,那顶副将的官帽倒从天上掉下来了。

而其他官员的弹劾也全部留中,汝州知州也按例回吏部选官。因为汝州也是重地,那就让吴世恭的首号仇人余子琏别回吏部了,直接过去继任吧。反正这次余子琏也要升任,就超拔一下看管住汝宁军的外围吧。所以说,朝廷对武官的提防心理是什么时候也不会放松的。

而这时候的吴世恭也根本不知道天上掉馅饼,他正对去信阳的洪承畴大军严阵以待呢。

从一进入到汝宁府以后,洪承畴的大军就感到了浓浓的敌意。虽然地方官员在汝宁知府关可颂的率领下在境边迎接,虽然关可颂奉上了五千石充当军粮,可是在行军的沿途,一队队身穿百姓服饰的人监视着大军的一举一动,时刻提醒着洪承畴的大军不要违纪。

“他奶奶的!看老子就象看贼兵一样,老子就不信他们真的敢动刀子。”一名千总终于忍不住发火了,他带着自己的几十位亲兵,就想越过一队监视的“民壮”,要去四处逛逛,有机会再打打草谷什么的。

“停步!”带队的“民壮”头目立刻喝止住那些人的靠近,“众位军爷请谅解,正是青苗时期,田亩里不能践踏,请军爷们还是顺着大路走吧!”

“什么青苗啊?”那名千总顿时发火了,“老子去打贼兵,谁敢阻拦老子,老子就把他当贼兵一样办了!”

而洪承畴大军中其他的军将都冷眼旁观着这场冲突。这位千总就是试探,只要汝宁府的那些“民壮”软一下,那么他们就立刻放开蹄子撒野去了。

这队“民壮”的人数并不多,才二百多人,一见到了那位千总的靠近,就立刻列成两个方阵持好了兵器。

“怎么?想动手啊?”那位千总虽然还是嚣张的口气,但还是带着亲兵停下了脚步。

对面的“民壮”头目根本不为所动,他把一只哨子含在嘴里,冷眼等着那位千总的举动。

“回来!”后面的一位副将大叫道。

那位千总是这位副将的属下,听到命令后,他立刻退开了回到了自己的队伍中。可是那位千总的嘴还在硬,他嘀咕道:“大人,待小的上去试试他们的斤两。别看他们人模狗样的,一见血也肯定拉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