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部分 (第2/4页)

就是要快刀斩乱麻般地把这些杂草去除。

所以这场首战,汝州军虽然是小胜,但战后的战损比却让人感到有些可笑了。

不过这么一来,感觉到余子琏赏罚分明的汝州军兵丁皆是肃然,反而是把余子琏的威信竖立起来了。

在休整了一天。弹压了军中骚动以后,汝州军高速运动。在二十八日解围一座被三千多农民军围攻的乡间市镇。在此一役。汝州军上下奋勇搏杀,绞首八百多,俘虏近千,又是一场大胜。

在得到这市镇内一百多乡绅子弟家丁的投靠以后,余子琏把那些俘虏也择其精壮编入汝州军,汝州军在此时又一跃达到了六千人。

之后两日汝州军连有所获。周围小股的农民军和乱匪已经不敢招惹这股明军了。虽然绞首不多,但是有些散落在乡间的流民开始投靠汝州军了。

在这乱世中,其实普通流民的心中已经没有什么立场、标准了,在他们的眼里。只要给一条活路,其实他们无所谓投靠官军或者农民军。既然有了这样一支明军敞开招抚,那就先投靠过去吧!

而汝州军的行动也引起了先行进入河南的农民军注意。有这么一支明军吊在身边,放不开手脚抢掠啊?也受到了击杀曹文诏、艾万年的影响,附近的几支农民军就联合成了近四万的军队,向着汝州军而来,想把汝州军击退或者逼走。

这时候进入河南的农民军并没有什么有名的首领,他们所部的战斗力也挺差。这道理也很简单,流民就是要造反也要投靠那些有名气的首领吧,这样也能够在这乱世中活得长久一些呢。

所以虽然集合了众多人马,农民军的那些首领的主要的想法还是把汝州军给逼走,他们并不想与汝州军决战。可是察觉了农民军的动作,余子琏却立刻下令主动迎上农民军的大军。

这么一来,活动不便的农民军就无法避让了,他们只能够硬着头皮与汝州军决战,于是在八月三日,双方发生了首次大战。

而人数占优的农民军肯定不会畏敌防守的,所以在列阵以后,他们就气势汹汹地杀向汝州军,妄图用三板斧打败眼前的这支明军。

而余子琏也迥然不同与明朝其他武官那种保存实力的做法。他把自己最精锐的那一千多兵丁放在了最前沿,并且亲自在这一千多人马身后压阵,完全做到了身先士卒。

按照余子琏从汝宁军这里学到的东西,余子琏就把这一千多人分成了两个方阵,前排火铳、弓箭远程射击,后排长枪阵掩护。

所以用这种阵形,只要立定不动,等待着敌军的进攻,那就会发挥极大的威力。虽然余子琏的精锐也只是学到汝宁军的皮毛,但对面的农民军也是些乌合之众,所以在一番冲锋下,损失惨重的农民军就被击退了。

余子琏是毫不犹豫,立刻击鼓下令全军冲锋,被前些天军法收拾得相当老实的汝州军新兵丁立刻全军进攻。农民军顿时大溃,而士气上来的汝州军直接追击了近二十里才鸣金收兵。

此役汝州军又是大捷,绞首超过二千,更为可笑的是,汝州军是五千新兵丁冲锋的,回来的时候却有六千多,因为根本来不及更换军服,那些新兵丁与俘虏的农民军在外表上也分辨不清。当天晚上,又有三、四支农民军共千人投降了汝州军,余子琏索性一股脑儿地把他们都编入了自己的军队。汝州军膨胀到了八千多人。

至此,余子琏名帅的名声已经鹊起了。可是令人有些发笑的是:如果计算上李禄和赵铭的话,被吴世恭点化成名将的人已经不少了,那将来还会有多少位呢?(未完待续。。)

第五百一十七章骤闻急报

无庸置疑,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余子琏从白手起家直到拥有这样的大军,他的能力、才智、魄力、手段和勇气都是出类拔萃的。

再加上余子琏有着朝廷掌印文官的身份,吸引力可以说是远远地超过了吴世恭,所以他的招降就比吴世恭容易了许多。

而那些老弱的农民军和流民,汝州正好有大量的无主地被荒废,余子琏也可以很方便地安排他们屯田,暂时也可以让那些人不再流离失所。所以说,这时候的余子琏真是天时地利人和啊!

而今天就是余子琏与那几位名士歌舞饮宴、诗词相和了。虽然余子琏比较自律,本人并没有带什么女子出征,可是那些名士可是带着家中的歌舞伎的。在这里,军规当然也不会起什么作用,名士总有些特殊待遇吧!

一名穿着青衣男扮的名士家妓坐在一旁奋笔疾书,她要把此次相和的诗词全部记录下来,以后刻板成刊把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