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部分 (第2/4页)

中间的骑兵大多数都和第一排一样的下场。

接着就是第三排……。

在第三排冲阵以后,汝宁军的前排斧枪手已经有了大量的伤亡,可是这些斧枪手都是由战斗骨干组成,战斗意志都相当顽强,因此到了最后,方阵再一次勉强地挡住了农民军骑兵的冲阵。不过这时候汝宁军的方阵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可是在这时候,农民军的骑兵也不敢再进行这样以命相博的冲阵了。农民军的骑兵,向来被各营首领含在嘴里,一直是在养尊处优,所以他们打硬仗的意志已经弱化了不知道有多少倍。而到了现在,农民军骑兵与现在大多数明军的骑兵相比较还好上一些,可是与汝宁军和清军的骑兵相比较,那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了。

而对于骑兵来说,战斗意志,尤其是东西方所说的骑士精神的精髓,就是一往无前的战斗作风。当面对枪林弹雨的时候,骑兵也要无畏地向前冲,就是一种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战斗作风。因此可以这么说,今天农民军骑兵的无畏精神也没什么表现。

可这么一来,后几排农民军骑兵也同样退缩了。他们都勒住了战马,不再敢往汝宁军的枪花阵上去撞。趁此良机,汝宁军的方阵也立刻前后换位,把后排的生力军调到了前排,立刻又形成了完整的方阵。而火铳手也跑到前面,向着那些停止奔跑的农民军骑兵开始了自由射击。

而听到了火铳射击声,那些农民军骑兵立刻胆颤心惊,都拼命鞭打着战马,向着后方跑去。(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七章慢条斯理地打

这是今天战斗中,农民军唯一可以打退汝宁军的机会。可是因为农民军骑兵的胆怯,却没有获得任何战果。

而时间上的浪费,就让更多的汝宁军兵丁冲入到了土墙内,形成了更大的方阵。见到没有了机会,赫摇旗也只能下令鸣金,让自己的骑兵向后撤退了。

随着壕沟填平、土墙扒开,汝宁军的战车和火炮也运送了上来。紧随其后的更是汝宁军的骑兵。当形成了完整了步骑炮阵形以后,今天的战局也就注定了。

“老田!你快些带人去阳崮镇,把那里的部队撤回来,往闯王那里跑!”赫摇旗对田见秀吩咐道。

“诶!”

“二虎!你亲自带人去闯王那里,告诉他这里已经顶不住了,让他集合队伍,退往河南府吧!”说到这里,赫摇旗长吁了一口气,满脸无奈地加了一句,“别再管开封城了。”

“是!”

“我就挡在这儿吧!能挡多少时间就是多少了。”赫摇旗最后说道。虽然这话听起来很悲壮,可是赫摇旗的语音却是越来越小,到了最后甚至就如自言自语般,显得他是极没信心。

眼见着汝宁军行云流水般地攻下了壕沟与土墙,可根本没有停止步伐的意思。而现在的暂停休息,只是汝宁军在整队。可是赫摇旗知道,只要一整队完毕,汝宁军就将发起新的一轮进攻。

赫摇旗的心中很苦涩,他根本没想到两军的差距是如此悬殊。仿佛像是一个孩童和壮汉打架一般,汝宁军在各方面都完全碾压农民军。真是一种让人绝望的局面啊!

其实赫摇旗不需要如此绝望,说实话,两军的差距也没有今天表现出来的这么大,农民军输掉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在经济实力上的差距、作战意志上的差距、后勤装备上的差距等。如果只比较单兵素质的话。那些刀口舔血生存下来的农民军老兵其实并不算差。

尤为主要的是,汝宁军已经把火器这种崭新的武器作为了自己的主要装备,并且围绕着火器发展出了崭新的、适合发挥火器威力的新战术。甚至对于火器的防备和机动性运用,都发展了各种类型的战车。

而农民军这边呢?他们火器的数量是不少,可精良程度就相差甚远了。更差劲的是,农民军火器的战术还沿用着弓箭时代的老一套,这安能不败呢?一句话:这就是热兵器时代对冷兵器时代的胜利。

相对于右路杨如松、书墨部的**迭起,中路的汝宁军就是慢条斯理了。决定了急援开封城以后,吴世恭的亲卫部队也靠向前,与薛永利部兵合一处。共同进攻李、罗联军的主力。

一长排战车掩护着汝宁军的靠近,而农民军那边也明显被汝宁军的炮火肆虐过了,土墙已经不怎么完整,而所有的火炮也都销声匿迹了。

可是因为劳力多,李、罗联军这边可不是只挖了一条壕沟。壕沟、土墙、栅栏、拒马……。修造的工事时层层叠叠,就是要阻挡住汝宁军前进的脚步。

而汝宁军也已经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