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2/4页)

庚辰本眉批)

“谁曾经过?叹叹!西堂故事。”(甲戌本侧批)

那么,《红楼梦》到底说的是谁的事呢?我们先介绍索隐派的观点。

(1)认为《红楼梦》写的是清世祖与董鄂妃之事。晚清著名学者王梦阮写了一本《红楼梦索隐》,他认为《红楼梦》“全是为清世祖与董鄂妃而作,兼及当时的诸名王奇女。”他说,董鄂妃即是秦淮名妓董小婉,本是当时名士冒辟疆的妾,后来被清兵夺去,得到清世祖的喜爱,封为贵妃。后来董妃夭死,清世祖痛不欲生,跑到五台山做和尚去了。《红楼梦》即写他们的事情,清世祖就是贾宝玉,董鄂妃就是林黛玉。黛玉是所以叫“黛玉”,是因为她是“代”董小宛的。清世祖就是顺治皇帝,康熙帝的父亲,他后来出家了。关于《红楼梦》一书是否是王梦阮索隐出来的清世祖与董小宛的传记,孟森在他的《董小宛考》里已作了翔实的论述。他用详实的材料证明了清世祖出生时,董小宛已十五;清世祖七岁登基时,董小宛已二十一岁;等到清世祖八年十四五岁时,董小宛却死于此年,其时二十八岁。由此足以说明王梦阮的《红楼梦》为清世祖和董小宛之作纯属无稽之谈。

(2)认为《红楼梦》是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五四时期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写了一本《石头记索隐》,他说:“《石头记》。。。。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他认为,书中“红”字多隐“朱”字,朱者,明也,汉也。宝玉有“爱红”之癖,言以满人而受汉族文化也。书中女子多指汉人,男子多指满人,所以宝玉说“女子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同时他考证出《红楼梦》中人物的原型。如宝玉是康熙的废太子胤(衤乃),黛玉是朱竹(土宅),宝钗是高士奇等等。

蔡元培又说:“书中‘红’字多影‘朱’字,朱者,明也,汉也。宝玉有爱红之癖,言以满人爱汉族文化也;好吃人口上胭脂,言拾汉人唾余也……宝玉在大观园中所居曰怡红院,即爱红之义。所谓曹雪芹于悼红轩中增删本书,则吊明之义也。本书有《红楼梦曲》,以此。书中序事托为石头所记,故名《石头记》。其实因金陵亦曰石头城而名之。……又曰《情僧录》及《风月宝鉴》者,或就表面命名,或以‘情’字影‘清’字;又以古人有‘清风明月’语,以‘风月’影‘明清’亦未可知也。”“《石头记》叙事自明亡始。第一回所云,这一日三月十五日葫芦庙起火,烧了一夜,甄氏烧成瓦砾场。即指甲申三月间明愍帝殉国,北京失守之事也……甄士隐随跛足道人而去,言明之政事随愍帝之死而消亡也。”“甄士隐即真事隐,贾雨村即假语存,尽人皆知。然作者深信正统之说,而斥清室为伪统,所谓假府即伪朝也。其人名如贾代化,贾代善,谓伪朝之所谓化,伪朝之所谓善也。贾政者伪朝之吏部也,贾敷、贾敬伪朝之教育也(《书》曰“敬敷五教”)。贾赦伪朝之刑部也……贾琏为户部……李纨为礼部(李礼同音)”。“作者于汉人之服从清室而安富尊荣者,如洪承畴、范文程之类,以娇杏代表之。侥幸娇杏即书中叙新太爷到任,即影满洲定鼎……姽婳将军林四娘,似以代表起义师而死者。叙尤三姐,似以代表不屈于清而死者。叙柳湘莲,似以代表遗老之隐于二者也……以民族对待言之,征服者为主,被征服者为奴。本书以男女影满汉,以此”(以上录自《石头记索隐•红楼梦考证》第6~9页)。

蔡元培依据他以上的主张,又按照他的三法推求,即一、品性相类者;二、轶事有徵者;三、姓名相关者(见同书第一页蔡元培《第六版自序》)得出几条结论:

“贾宝玉言伪朝之帝系也。宝玉者,传国玺之意也,即指‘胤(礻+乃)’”(见9页)。

“《石头记》叙巧姐事,似亦指胤(礻+乃)。‘巧’与‘(礻+乃)’字形相似也”(12页)。

“林黛玉影朱竹坨也。绛珠影其氏也,居萧湘馆影其竹坨之号也。竹坨生于秀水,故绛珠草长于灵河岸上……”(见13页)。

“薛宝钗高江村也(徐柳泉已言之)。薛者,雪也。林和靖《咏梅》有曰‘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用‘薛’字以影江村之姓名也(高士奇)”(见14页)。

“探春影徐健庵也……”(见18页)。

“王熙凤影余国柱也……”(见26页)。

“史湘云影陈其年也……”(见24页)。

“妙玉影姜西溟也……”(见28页)。

“惜春影严荪友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