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2/4页)

往宝钗那里去借书。

袭人去了,宝玉便命晴雯来,分付道:“你到林姑娘那里,看看她做什么呢。他要问我,只说我好了。”

在众多的丫环中,晴雯可以说是冰清玉洁。但是王夫人却一口咬定她是狐狸精,把还在病中的晴雯赶出了大观园。不久便死去。为什么会这样呢?最主要的原因是袭人的告密。她自己勾引了宝玉,却把脏水泼到晴雯、芳官甚至黛玉身上;其次,是晴雯长得漂亮,心眼太高,被众人所妒。

晴雯被逐。宝玉满腔悲愤,专门写下了《芙蓉女儿诔》祭奠她。

第二节 阴险的袭人

第二节 阴险的袭人

在《红楼梦》中,算得上奸诈的有四个人,一个是贾雨村,二是王熙凤,三是薛宝钗,第四个就是袭人。

袭人是宝玉的第一号大丫头。在贾家和许多读者看来,袭人是个非常贤惠的人,

何来奸诈阴险?

曹雪芹喜欢在回目中钗小用一个词来评价一个人。如第五十二回叫“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孔雀裘”,第五十六回叫“敏探春兴利除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第六十二回叫“憨湘云醉眠芍药衤因,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分别用“俏”“勇”“敏”“时”“憨”“呆”六个字来评价平儿、晴雯、探春、宝钗、湘云、香菱。那么作者对袭人用了一个什么字呢?用的是“贤”字。第二十一回的回目就叫“贤袭 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对评价袭人的这一个“贤”字,大家不可看呆了。

袭人的“贤”是出了名的,连她自己好像也引以为豪。第七十七回,晴雯被逐,宝玉让她把晴雯的东西悄悄送给她,再给点钱让晴雯养病:

袭人听了,笑道:“你太把我们看的小器、又没人心了。这话还等你说!我才已将他素日所有的衣裳以至,各什各物,总打点下了,都放在那里。如今白日里人多眼杂,又恐生事,且等到晚上,悄悄的叫宋妈给他拿出去。我还有攒下的几吊,也都给他罢。”宝玉听了,感谢不尽。袭人笑道:“我原是久已出了中的贤人,连这一点子好名儿还不会买来不成。”

袭人之“贤”一是不管老的少的,主子奴才,不得罪人。第八回和第十九回,有两件几乎完全一样的事,但她与晴雯的处理方法完全不一样,可以看出晴雯的“不贤”与袭人的“贤”。

第十九回,宝玉从宝钗一家住的梨香院回来,已经微醉了。想起早上给晴雯从东府里带来的一碟豆腐皮包子,晴雯说:

“快别提,一送了 来,我知道是我的,偏我才吃了饭,就搁在那里,后来李奶奶来了,看见说‘宝玉未必吃了,拿来给我孙子吃去罢。’他就叫人拿了家去了。

后来宝玉又知道早上泡的一杯茶也给李嬷嬷喝了,不禁大怒,把茶泼到了茜雪身上,要撵茜雪和李嬷嬷。

再看第十九回,宝玉给袭人留了一碗酥酪,又给李嬷嬷吃了。袭人是怎么说的呢?

“原来是留的这个,多谢费心。前儿我吃的时候好吃,吃过了好肚子疼,足的吐了才好。他吃了倒好,搁这里倒白糟蹋了。我只想吃风干栗子,我去铺床。”

看袭人多会说话。袭人之贤大抵如此。再如她对宝玉的规劝,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以要赎身为要要挟,答应改掉毁僧谤道、吃别人嘴上胭脂等毛病。宝玉外出回来晚了;她不是倚门而望;就是到处寻找;对宝玉的那块“命根”,总是非常细心地保护着……

这样说来;袭人岂不是一个非常温柔贤惠的女人吗?可以作者在第五回的判词中;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结论: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枉自”“空云”两个词给了袭人两记响亮的耳光。作者为何要这样说呢?过去不少学者都作了分析。我以为最根本的原因是袭人嫁祸于人的告密。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之后,王夫人把袭人叫来问话:

袭人道:“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我只想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竞还教二爷搬出园子外来住就好了。”

王夫人听了;大吃一惊;忙拉了袭人的手问道:“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袭人连忙回道:“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