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4页)

山,在我的想像中,那里一定是个高耸千仞、盘旋而上、云遮雾罩、紫气东来的人间仙境。临近中午,也不见大山的影子,中巴在缓坡上行驶一段路后,嘎然而止。导游告知:前面不远就是少林寺,现在下车吃饭,饭后徒步前往参观。导游说前面不远,其实路还挺远,路上有当地老乡驾着马车招徕生意,不愿步行者可花钱坐车。沿途数公里不见庄稼,只见平缓的坡地上有不少学校,清一色的武术学校,成千上万名半大小子排列整齐地挥拳摆腿、哼哼哈嘿、喊声阵阵,其规模之大令人惊叹。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我想都是李连杰的粉丝,迷恋上了武术,怀揣梦想背井离乡聚集在少林寺周围。若干年后我曾在一个小县城里见到一群自称少林寺和尚的在街头表演,卖艺索钱,挨个伸手,有辱佛门。少林寺和尚到处行走,真真假假不知其数,可能有些是出自于五花八门的武术学校。据说少林寺与香港旅游联手经营,争取上市,做大做强,在市场经济的闹腾下,千年的佛门也不得安静。

少林寺门脸不大,门口那一对石狮也很一般,走进寺门,只见四处都是游人的身影,他们议论着、说笑着、指点着、嬉闹着,喧嚣替代了往日的清静,浮躁取代了修行养性,佛门净土变成了揽客敛财的市场。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在寺内匆忙转了一圈,没有发现值得留连的地方,说实话,少林寺的规模和格局,不如我曾到过的杭州灵隐寺和庐山东林寺。牧羊女眼中那白云悠悠、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羊群满坡的情景,我怎么也寻不到踪影。倒是寺外不远处的塔林,实实在在地矗立着,成为一处独特的景观。虽然有的塔只剩半截残身,有的己经在岁月的风雨中倒塌,但它们是无数虔诚灵魂的见证。这是自唐代以来少林高僧们的墓穴,这些塔既有方形的也有圆形的,既有四角的也有六边的,造型各异,高矮不一,底座上都刻有文字,记录着高僧们的姓名法号和生平简介。我穿行其中,一座一座仔细观看,向他们行注目礼。

翻开地图就能发现郑州位于中国的中心点上,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两条交通大动脉在这里交叉,成为枢纽,南下北上、东进西出的旅客都汇集于这个点。七日下午我收拾好行李胸有成竹地朝火车站走去,按以往的经验,排队候车、验票剪票、登车坐车,应该是理所当然的程序。在车站附近的邮局给西安的会务组发了个电报,告知我于七日下午乘车从郑州到西安,请派人接站。安排接站是不成文的规则,是惯例,是东道主不可推卸的责任。

车站里里外外全都是人,候车大厅拥挤不下,大厅外广场上临时搭建的雨棚里也挤满了人,有手握车票排着长队候车的人,有在售票窗口焦急询问的人,有像大头蚂蚁一样到处乱窜的人,有打开被子睡在地上安营扎寨的人,大部分是从农村涌向城市的农民工,改革开放似乎给每个人都提供了发家致富的好机遇,外面的世界真精采,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在广场上寻到了XX车次的告示牌,排在队伍后面,离开车还有一个多小时,原本打算从包里拿本书来看,无奈声音嘈杂、气味难闻、环境恶劣,不看也罢。改为掏出香烟来抽,算是以毒攻毒,心想好歹熬过这几十分钟,上了车一切就都好了。不时有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拿着电动喇叭喊:“请大家排好队,不要拥挤,注意安全!”离开车时间越来越近,坐在地上候车的人都纷纷站起身来,提好行李,等待验票放行。我焦急地看手表,马上就到点了,按说应该提前二十分钟剪票,今天怎么搞的,为什么迟迟不见动静。正在纳闷时,听见车站内有列车到站声,莫不是我所乘坐的XX次列车己经到站,为什么不让手持车票等候多时的旅车进站乘车?车站工作人员不作任何解释,对此习以为常泰然处之。十分钟之后,车站大喇叭里传出嗲声嗲气的女中音,有气无力装腔作势的铁路腔:“旅客同志们请注意,XX次从郑州开往西安的列车已经发车,没有乘车的旅客请抓紧时间退票。”

无端地把大批旅客晾在候车处,列车却扬长而去,天底下居然有如此具有特色的车站,奇怪的是旅客中并没有人出来和车站人员交涉,提出异议,而是一窝蜂地涌向退票窗口。后来我向河南台朋友提起此事,朋友说:“春运以来站台上已经聚满了旅客,列车一进站,他们就蜂涌而入占据车箱,排队等候根本进不了站,人太多了,车站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已经不能按正常程序运转了。”我提着行李呆呆地立在暮色之中,这是我从未遇到的难题,我该怎么办?几个小时后西安车站出口处有人举着字牌接我却始终不见踪影,怕是要责怪我出尔反尔言而无信。明天会议开幕代表们济济一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