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α诚嘤��皇油�剩�褪谴蛩啦荒苄孤独习宓恼媸瞪矸荩�荒芩党鼋�跚�馈V劣谑奂墼缫焉潭ê昧耍��滤木�穆愿哂诮�郏�⑺突跎厦牛�蛭�思依�崖铩8�渌�慷拥囊宦杉蛹垡槐叮�窠�诘呐棠嵛髁终爰梁推�猎偌右槐叮�灰��埂>」苋绱耍��獬龊跻饬系鼗鸨���挡坏揭桓鲈拢�┓烤蛔��5万元法币。

转眼又到中秋节。今年葛顺乡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就连虎头岭谷地里也是硕果累累。叶首志传令各连停止训练,只留少数部队站岗警戒,其他都放假回家帮家里秋收秋种。张扶海的后勤队也有收获,他们做出了脚踏车床,提高了手榴弹木柄的加工质量和合格产品的数量。同时还利用取之不尽的竹子资源,用脚踏车床加工出了供战士们吃饭用的竹碗、行军时用的竹饭筒。还动员村民编制竹席、竹篓、竹篮,用竹筏运到西津河沿岸码头兑给商铺,给村民增加了收入。另外,张扶海还请来猎户出身的邵家旺,叫他帮忙设计出竹弓、竹箭、竹钉床、竹吊索等防御利器,增强了虎头岭防御能力,减少了站岗执勤的兵力。

兵工厂增加了人手,加上操作逐渐熟练,现在手榴弹的日产达到20颗。由于引信制作和组装完全是手工操作,为确保人员安全,叶首志要求不得盲目增加产量。另外受原材料限制,生铁全部依靠外购,炸药、**、导火索不能自产,有钱也买不到,缴获来的用一点就少一点。叶首志仔细阅读了杨少良的记录,日军作战一上来就是飞机炸炮火轰,我们这边缺乏火力支援,守不住也攻不上,只能用人命往上堆,亏吃大了。当然也有战略指挥、战术运用、士兵素质以及部队配合等方面的问题,但叶首志始终认为,缺乏压制火力和落后的后勤保障是重要原因。所以他一直在想办法改善装备,冒险袭击铜官山的主要目的就是搞炸药,到上海开药房也是处于这样的考虑。最近他对黄国全的兵工厂提出了试制地雷、石雷的要求。

刘贤臣从上海回来以后,顾不上休息,带着人在乡里各保甲巡视秋收秋种情况,督促各村按时足额上缴田赋公粮。征齐以后亲自解送县库,受到黄县长接见。刘贤臣又来到保安团,代表乡公所看望了谢俊胜等人,送给每人一盒泾县顺年饭庄特制的“顺年”月饼,临走时塞给谢俊胜100元钱,说保安团克扣团丁粮饷,伙食不好,叫他经常请弟兄们加加餐。刘贤臣现在成了名副其实的“徽商”。他在上海花旗银行有了十万美元的存款不说,华盛药房每月还有一万元法币的进项,他看法币这几年不断贬值,就指示王连河将收入的法币兑换成美元,后来干脆与客户全部用美元交易药品。这次制作的“燕尾香尖”新茶大获成功,在刘景之老人家的大力推介下,很快打开了销路。刘贤臣把制作夏茶作为重点,香气浓郁,茶味醇厚,产量比春茶高,价格便宜,一般人家也能喝得起。今年夏茶一共生产100担,中秋之前已经售出了大半,获利两万元。

华阳帮送来的10台手摇缝纫机已经投入生产。三连救出的黄立秋夫妇俩当上了被服厂的领导,他们从村里挑选了三十几个小媳妇和大女伢,跟着黄国全、杨少良他们学会了操作缝纫机,又依样画葫芦,学会了剪裁军衣,这样被服厂就慢慢开始生产出了军衣。现在天转凉了,开始生产棉军衣了,只要外购的棉花一回来,就能出成品了。

中秋节的晚上,一轮明月悬挂在虎头岭上,满山清辉,金风送爽。虎头洞内点起了松明子,到处显得亮堂堂的。游击大队多数人回家秋收去了,叶首志把连以上干部和留守的队员集中到一起,共度中秋佳节。伙房烧出了从乡公所传过来的特色饭—白米猪肉菜干饭—来招待大家,众人吃的津津有味。搞军需出身的张扶海认为这种烧法适合部队行军,一锅煮省事省时,肉菜都有,能补充战士体力消耗。汪施才一直在外忙于交通联络,昨天才赶回来。饭后,他拿出泾县顺年饭庄生产的月饼给大家品尝,这是一种徽式月饼,饼子小巧,酥面菜馅,咬上一口,满嘴野菜的清香。别人两口就吞进了肚里,张扶海却反复盯着月饼看,似乎在想着什么。

第1章 狮子山

立冬时节,寒风乍起。铜陵顺安镇上出现了一些山里人,有推车卖炭的,有挑担子卖山核桃的。他们三三两两的走街串巷,大声吆喝着推销山货。他们似乎不害怕日本人,推着炭车就往日军133联队板本大队部里闯,站岗的日本兵连忙举枪喝住:什么的干活?推车人嬉皮笑脸的说:太君,我们是送货的。说着还掏出烟卷直往日本兵手里塞,日本兵高兴了:腰西,腰西。送货的几个人推着炭车进了门,在大队部里转了一圈,找到了伙房卸下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