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页)

半夜时分,细雨绵绵。谢俊胜全营渡过西津河,轻装急进,插至顽军背后,阻断了敌人退路。另派一个连赶到西湾村,包围了看守军需物资的顽军。杨少良留二排继续防守山头,陈水根坐镇指挥所,自己率四排向敌人驻地摸去,将敌人白天放弃的重机枪阵地占据,利用现成的麻袋重新构筑了反击阵地。

因为天黑,战士们没有注意到,跟着他们一起埋头干活的,还有一个胡子拉碴的老兵。休息的时候,战士们凑近一看,哎哟,这个老兵是叶司令员。战士们高兴啊,司令员跟咱一起修工事,等会还一起冲锋陷阵,嗨嗨,这仗有味道。

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着。天色刚刚透亮,就在顽军准备开早饭的时候,东边的西湾村传来了激烈的枪声。紧接着,潜伏了一夜的三排,用掷弹筒抵近轰击顽军的迫击炮阵地,很快将其摧毁。葛顺反击战全面打响。按照事前约定,为便于战场识别,我军攻击部队须用红旗引导。

此时,谢俊胜的部队打着十几面红旗,用轻机枪开路,从北面和东面向顽军发起凌厉攻势。杨少良指挥四排打着两面红旗,从西面向敌人压了过去。敌人失去了重火力的掩护,战斗力大大降低,根本抵挡不住数百名新四军的三面围攻,樊营长只得指挥部队向南仓惶撤退,因为这时南面没有枪声。

第 110 章 水阳江畔

南面是没有枪声,可是却有河宽水深的西津河。下了半夜的雨,这时的西津河水流湍急,还打着漩涡。樊营长跑到河边一看,河宽水急,两岸看不到一只渡船。后面的追兵越来越近,枪声杀声惊天动地。樊营长仰天长叹:天亡我也!便一头栽进河里。几个军官急忙跳下,从水里救起樊营长,架着他顺流漂去。其他士兵见无路可走,想到自己与新四军并无深仇大恨,也就停止了抵抗。

杨少良和谢俊胜赶到河边,既没有对着河里开枪,也没有派人沿河追赶,跑就跑吧。叶首志说过了,64师没有直接参加围攻军部,不必下死手。如果这回是62师、144师、40师那帮兔崽子来了,就没这么客气喽。

清明节这天,天空飘撒着绵绵细雨。虎头岭营地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深切悼念自创建武装营地以来,在抗击日寇扫荡和粉碎顽军清剿的历次战斗中牺牲的战士们。

100多个烈士的名字镌刻在赭色石碑之上,红底白字,笔划遒劲,分外醒目。望着石碑上的汪施才、李有田、倪裳衣、卫南、郑鸿鸣等人的名字,叶首志心中无比酸楚,冬妹子早已泪流满面。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丹桂飘香的季节。一个异常现象引起了叶首志的注意。过去经常飞临上空狂轰滥炸的日军飞机,入秋以来渐渐失去了踪影。据陈水根报告说,芜湖湾里机场的飞机飞走以后就再没有回来过。

9月底的一天,卢舒云将一个电讯记录稿交到了叶首志的手里,这是苏联远东电台刚刚播发的一则电讯。上面说:日本御前会议通过《帝国国策实行纲要》,说日本抱定不惜对美英开战之决心,决定在10月下旬完成战争准备。

林布新看了后。立即致电军部询问日美有无开战的可能。军部回电说:受德国侵苏以及美对日禁运石油等影响,日本有军事占领东南亚的企图,目的是要争夺东南亚战略资源,同时切断中国外援渠道。迫使蒋介石投降。

消息得到初步证实后。叶首志和林布新召来刘贤臣、张扶海商量。他们都担心日美一旦开战,日本肯定会攻击美国的运输航线。我们的军火来源将会中断。要提前下手,急运一批炮弹药品回来。为此需要派刘贤臣紧急赴沪采购。

叶首志提出送刘贤臣一程,并对芜湖日军进行侦察。冬妹子得知后,执意要跟着去。她早就想去看看裳衣姐牺牲的地方。第二天,叶首志将刘贤臣送至溪口,刘贤臣和卫皖去上海。叶首志和冬妹子在陈水根、卫河护送下从陆路前往芜湖。

宣城以北都是敌占区,他们都骑上了陈水根从休宁缴获来的战马,昼伏夜行。冬妹子骑过小毛驴,这次也像以前骑驴那样,把马鞍子向后移动了一点。跑了没多远,颠的腰酸屁股疼,就对叶首志抱怨:哥,这马欺生哎。我们俩换一换吧。

陈水根在一旁窃笑,冬妹子说:好啊你,不帮忙也就罢了,还看我笑话,回去告诉孙来弟,有你受的。陈水根常去救护队转悠,一来二去的看上了孙来弟。孙来弟长得丰满结实,人也直爽,陈水根很是中意。上次孙来弟受伤,陈水根天天跑去看望照顾。冬妹子看出了苗头,从中撮合,两人就谈上了对象。

叶首志被冬妹子的话给逗笑了,对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