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页)

在虚弱的感到头都快要抬不起来时,他才被丫环扶进了卧室。管家立刻找来了全城最好的大夫,可大夫看不出他到底出了什么毛病,只是罗列了一些症状。这让杨溢财十分生气,这些症状他知道的最真切,只是不能像大夫那样用文绉绉的语言表达罢了。他愤怒的在床上挥着手,管家马上将那名郎中赶了出去。

猛然间他想起早晨那个神秘的道士的话,便不经意的小声嘀咕道:“找早晨的道士”

他现在只能嘀咕,根本没有正常说话的力气了,所以管家费了好大的劲才听清楚他的话。不到一个时辰,城中各大街道都贴出了重金悬赏的通告,上面画了一个道士,底下的文字写的是有将此人行踪告诉杨府者,赏金五十两。一时间,此事闹得满城风雨,出现了不少到处闲逛的人,和一大批不知道在哪个道观里挂单的道士。接下来的两天,杨府进进出出的全是清一色的道士,杨府也一下子成了道教圣地,就像那里的主人不是杨溢财,而是太上老君或其他的大罗金仙了。

到了第三天杨溢财已经奄奄一息了,就在这杨府几乎绝望的时候,终于来了一位年近花甲的道士。这道士一派仙风道骨,家丁还没看清他的脸,就已经断定要找的人就是他了。接下来就是作法事了,法事很简单只摆了一张桌子,上面供上了几盘祭品,几柱香,加上画着怪异图案的旌旗。法事又很复杂,复杂到每一个杨府的观法者都站得腰酸背痛,有几个甚至打起了瞌睡。在一连串怪异的舞蹈之后,道长终于仁慈的将一张点着的灵符侵进了供台上的一个青花瓷碗中。所有人在这一动作之后都在心中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他们知道苦役终于结束了。

道士端走刚才用来浸符的灵水,来不及擦干额间的汗珠就风风火火的来到了杨溢财的病床前,将灵水一下灌入他的口中。杨溢财忽然感到自己一下子掉进了万丈冰窟之中,忍不住打了个冷颤,接着他又感到一股极其舒服的暖意有丹田升起,慢慢游遍全身,很快,浑身有种说不出的畅快。

“立竿见影,道长真是法力无边啊。”杨溢财一下子从床上跳下来,中气十足的对管家说:“取纹银百两。”

管家听了立刻退了出去,道长擦了擦额角的汗珠,缓声说:“施主虽暂时逃过一劫,但日后恐怕不会如此幸运了。”

杨溢财听后大惊,他经过了这两天的折磨,已经对天理报应之说有了些畏惧,忙问:“道长有话直说。”

道士又宣了一声道号,说:“贫道已经说过,此乃东海龙王所辖之地,杨施主在此地作威作福多年,已触怒了东海龙王。若施主想要逃过此劫,便要在海边设大祭,用三千石粮食祭海,以消龙王之怒。”

杨溢财一听吓了一跳,他的眉头马上纠结在一起,像两个抱着地上滚作一团的无赖那样难分难解。道士看得出,他心中的两个自己打得比眉毛激烈多了。经过将近半个时辰的心理激战,他终于作了最后的决定。只见他深吸一口气,咬着牙根说:“好,一切按道长的意思办。”

第二天,杨溢财要祭海的消息就像秋风一般,躲也躲不掉的吹进了所有临安府的耳朵里。人们抱着一种好奇的心理,想看看平日一毛不拔的大地主到底能搞出多大的动静来。一时间,半城的老百姓,像过年赶庙会一般,尾随在杨家准备祭海的队伍后面。杨家确实没有让好奇的临安百姓失望,单是延绵的车队就足足排了一里长。打头阵的,是个仙风道骨,气宇不凡的道士。他不但一边走一边散布着黄底红字的灵符,口中还不断念着谁也听不懂咒语。这个车队要在三十里外的海滩上,举行小城有史以来最盛大的祭海大典。这可是轰动全城的大事,连府尹大人也亲自给他们饯行。所以在好奇之余,所有的人几乎都是抱着一颗虔诚的心,跟着车队,跟着道士一步步走向海边的祭坛的。

经过近两个时辰的艰苦跋涉,车队终于到达了海滩。杨溢财疲惫的从马上下来,示意家丁们可以布置祭坛了。为了能在天黑前做完祭典,他天不亮就起了床,这可是二十多年来的头一次。祭坛就在广袤的海边搭建起来,虔诚的百姓们虽然也被长途跋涉折磨的精疲力尽,但他们还是帮助杨府筑造祭坛,来表达心中的虔诚、敬畏和期盼。

说是祭坛,其实不过是布置一下场地而已,巨大的供桌上摆满了整只的牲畜。牛羊猪是大畜,也是牺牲的主角,占据了供桌的中心位置。其他名目繁多的美食鲜果则如众星捧月般围绕在三者周围。燃香的法器也不再是香炉而是换成了磨盘大小的铜鼎,里面燃的都是比人的拇指还要粗的香。祭坛被画着更为复杂也更为炫目的图案的旌旗圈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