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2/4页)

涉江湖,却不知道武林之中,竟出了你这种人物,老衲纵有菩萨心肠,今天也不能放过你了!”

江雨舟嘿然冷笑道:

“在下也正想领教领教你峨眉绝技。”

“那就再好不过了!”

金顶上人虽然涵养高深,可也难忍江雨舟那副狂态,话音一落,立即缓行两步,单掌缓缓举起,遥向江雨舟心头拍下。

江雨舟冷哼一声,双肩倏沉,挥掌接了过去。

金顶上人倏地招式一变,掌影吼动,神奇莫测地分由上中下三路攻到。

金顶上人变招之快,大出江雨舟意料之外,见状心下一凛,立即也展出三招风笛绝艺,但闻风吼雷鸣,分向金顶上人来掌迎了过去。

天涯散人一旁静观,不禁瞠目结舌,深感江雨舟功力精进之速,有如江水东逝,一日千里,心头一骇,江雨舟与金顶上人双方业已接

实,顿时狂风撼衣,脚下不稳,情不自禁地退后一步。

江雨舟被金顶上人逼退三尺!

金顶上人以一甲子苦修之功力,竟也被江雨舟震退两步,顿时满面惊愕,神色茫然。

场中空气一静,江雨舟突然哈哈大笑道:

“人道峨眉金顶上人,功力之高为九大门派中的翘首,今日一见,哈哈!恕我江雨舟没有兴趣奉陪了。”

话音一落,立即振步而起,快如射星一般疾驰而去。

金顶上人与天涯散人同时大喝道:

“冷血人,你还逃得了么?”

江雨舟纵声大笑:

“只要我想走,难道你还拦得住么?”

话声一落,脚下猛加三分真力,不消盏茶时分,已把天涯散人丢下,等到奔出十里,就连那名动武林的金顶上人,也被他抛得无踪无影。

四望无人,江雨舟停身小憩,在默默打算今后行踪。

自己的寿命只有短短的半年,在这半年之中,要办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尤其是这冒充之人,自己若不能找出他来,真有点儿死不瞑目!

================================

点评:

这处误会,是本书的一个败笔。江雨舟不是弱智之人,但当大汉说“江雨舟”在远处一庙宇时,江雨舟本该站出来的,那样的话,谎言立刻拆穿。但江雨舟竟然没站出来。

当然,如果说江雨舟瞧不起九大门派,故而不屑争辩,倒也勉强解释得通。

但这里却偏偏说什么“自己若不能找出他来,真有点儿死不瞑目”,这样一来,就没办法自圆其说了。另外,江雨舟恰好看到九大门派中人被杀,却恰好来不及阻止,又恰好被金顶上人、天涯散人堵在庙里,无法脱身。这些“恰好”,只能显示出,作者智穷力竭了,没法塑造情节,只好用拙劣的“恰好”,来炮制情节。

更有意思的是,当江雨舟被堵在庙里以后,不但主动揭下面具,而且不向对方说明,非自己所杀(对方不信是另一回事),这就更离谱了。

至于后来,江雨舟得知江北斗是义兄,因此,宁愿自己蒙怨,也不去辩解,这倒情有可原。

本书可以这样改:江雨舟正在行走江湖之时,遇到九大门派,九门派突然指摘他烧杀奸淫,无恶不作。通过九大门派之口,把误会的经过说清楚,再在江雨舟调查过程中,把事情的真相写清楚。这样一来,读者就容易接受多了。

依靠很容易就能澄清、但却偏偏未能澄清的误会,来推动情节,这是一种很拙劣的写作手法。

《神雕侠侣》中杨过和小龙女的误会,也充满了与本书类似的败笔。杨过与小龙女的感情,经受不了哪怕是一星半点的考验。人常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到来各自飞”,而在杨过与小龙女那里,“夫妻不如同林鸟,小难到来各自飞”。最有意思的莫过于,在受不得半点磨难的同时,二人还“生死相许”。这样的“武侠小说”,还是成人的童话吗?该不是低能儿患者的福音吧?当然,刘德华陈玉莲的电视版,比原著强得多。

================================

他正在闭目沉思之际,突闻远处传来一阵蹄声,偷眼一看,只见远处驰来一骑健马,马上人黑纱罩面,驰至右端一棵黄桷树下,立即一勒丝缰翻身而下。

江雨舟见状心头大愕,好在此时正值春夏之交,野草茁壮,他坐在草丛之中,不易被人发觉,此时悄悄地偷眼看去,只见那人身形落地之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