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2/4页)

,校舍是两年前为完成教育“两基”达标盖的,应该没问题。校舍就是硬件嘛。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化境(5)

“本年里盖的房子还有塌的呢!电视上说有座桥,还没修完就塌了。”

他探究地看着她,用眼睛完成询问。她深深一点头,完后让他知道,之前她已跟陆显堂反映过多次,也跟她爸爸说过。村小学有栋教室盖上的当年就成了危房,不尽快想办法的话,哪天一场暴雨下来,非塌了不可。

豆腐渣工程。郑舜成心上写出这几个忧患的字。

“遇到阴雨天,一二年级学生就得早放学,不然一旦教室塌了砸着学生,我这小校长拿几个脑袋吃罪?!”

问这房子谁盖的?答说这是该他管的事儿,她只能向他反映情况。

“看不出来,你还挺世故的。”他笑,看了她一眼。

心中却倏地压上来一块沉重。

次日在曼陀山上的受伤,是否跟这一跎深处的沉压有关呢?那一夜,它们占据了他全部意识,甚至潜入睡眠。但刚刚开始的挖山却不能停,他知道,父母与自己的行为已在村里被风慢慢吹着了,这个时候若是停下,不管是何种缘由,都等于自行将治沙理想的脖子勒住,使其被扼杀。

行为的力量在第二日上午便显露,当他们一家三口这一天的汗水刚刚把衣衫浸透,遥遥地,两个扛着铁锹镐头的身影出现在上山的小道儿上。

是乌仁其其格老人和她的孙女斯琴娅娃。老人的步子有些蹒跚,年轻姑娘在一旁搀扶着。

这是最早受到感召的两个人,是曼陀北村百姓治理曼陀山宏伟乐章婉丽的序曲。随在她们后边,巴图夫妇扛着铁锹镐头走来了;村医石海走来了;青年书记巴特尔带领着一群壮小伙子走来了;村计生主任冉彩云背着孩子走来了……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全村男女老幼大部分都上了荒山。

是陆文秀先看见她们的。扔下铁锹,跑着迎过去:

“大娘,这是干啥去?”

“你们一家在干啥?”

“挖鱼鳞坑,儿子主张治沙栽树。”

“我也是来干这个。”老人晃晃手里的铁锹。这时郑舜成父子也来到身边,两个男人的眼眶湿润了。他们说您老这么大岁数,就别上山了。郑舜成埋怨娅娃不该让老人知道这件事,并把她带到山上来。姑娘说她也不同意奶奶来的,但劝不住呀。

“舜成娃子,你主张栽树种草治沙,好样的!是大草原的儿孙!”老人竖起大拇指:“你治山治沙,也是在治人心啊。现在这人心,就像漫天刮着的沙子,散了。多好一片草原啊,硬是造治成沙窝子了,再不出来个人带头管护不行啦。”

就像上了年纪的人们一贯的,老人又提起令她气恼的移*张:

“屁话,往哪儿搬?搬走了还是大草原的子孙吗?”

最后,她说挖坑栽树治沙,村里人人有份儿,她干该她那份儿,谁也别拦着,拦也拦不住。说把她那份儿干完,还去浇她的小榆树去。

“挖坑栽树治沙,曼陀北村人人有份。”年轻村支书重复着这句话,亮亮的泪珠儿滑落脸颊。

“好,老人家,我这就给您分任务。”

村医石海和其他好多人一样,是被郑舜成腿上的摔伤所震撼,而毅然走上曼陀山的。

乌仁老人的到来,对于郑舜成,是一个巨大激励。犹如一个得到了奇异能量块的卡通人物,他不知道劳累了。在山峰最高处,他对着砬石抡起了镐头。治满治严,是治山的一个口诀,他要属于这最艰险最困难的地方。

乌仁老人已经挖好了一个鱼鳞坑,第二个也下去了一锹深,土层下面的石头露出来。铁锹啃不动了,就用手抠。先把大石头四周的小石块抠松动,再对付大石头。工夫长了,一块大石竟也被弄出来。旁边埋头干着活儿的娅娃忽然停住,朝山顶望去。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化境(6)

她拎起装着冷开水的塑料桶朝上面走。

郑舜成在接她递过来的大水杯时,才想起问:“今天没课?”

“放假了,有几个老师到镇总校去参加职称考试去了。”

问老村长快出院了吧?答说下周日。

“爸爸说了,回到家他就上山挖鱼鳞坑。”

她们其实都知道他所处的危险,娅娃临离开时叮嘱了几遍:“在这么高的地方干活,小心点儿。”随后母亲也在下面喊:“舜成啊,那么高,看着挺吓人的,别在那儿挖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