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2/4页)

回答也平静:“方总,您可能没太看清楚,我描述的是我们乌兰布通的明天。现在条件是差了点儿,但我们正在努力改善,举全村之力大搞生态建设。我们有绝对信心在三到五年内,实现山绿、沙住、人富的目标。”

“你的绝对,以什么作保证?”

“曼陀北村群众人心齐,泰山移的斗志,苦干实干的精神和国家正在实施的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各项惠民政策。”

方总笑了:“你的头脑够级别,一下敲在点子上。我们正是被这场政策的风刮来的。”

如此,似乎就没有再多言的必要了。但郑舜成还是大致介绍了曼陀北村草场耕地面积情况,和已经完成的与未来计划。末了说:“您若在我们这儿投资办养鹿分公司,我们会提供最优惠条件。”

“什么样的优惠?说说看。”

村支书扳着手指头说:“鹿厂占地无偿送你使用三十年,怎么样?”

“你们的两万亩草,种的什么?”

“主要是紫花苜蓿。”

“优质牧草,不错。看来饲料来源不成问题。群众的养殖热情高不高?”

村支书笑,说我的这些牧草可不是给鹿预备的,那是小尾寒羊的食物。鹿嘛,到时候就吃野生的草叶树叶。鹿的啃噬量小,完全可以野外放牧。需要草料储备的话,那野生苜蓿就足够了。你等着看吧,草原的山岭沟谷间到时候会到处是野生紫花苜蓿。随之介绍了自己公司加农户管理模式的设想,和村里一部分群众热情高昂,一部分等待观望的现状。说:“如果把曼陀北村未来养殖业比作一条龙,您的公司就是龙头。龙头动起来,还愁整条龙不动?”

方总哈哈大笑。

最终拍板,却是因为一顿饭。

从丘陵草场回来,郑舜成让轿车停在了自己家门口。他设家宴酬宾。方总等人挤在一张乡下木匠打制的小圆桌旁边。桌上两样炒菜,一盆小米饭,另加白菜、小葱、大酱。郑舜成边斟酒边道歉:“家里没啥好吃的,委屈各位了。”方总端起酒杯品一口:“老白干,这个好!”看着郑舜成问:“你村里没食堂?”答说原来有,乡亲们对干部大吃二喝有意见,撤了。又问:“看见你村有饭店嘛,为啥不请我们下馆子?”回答非常老实:“村里太穷,请不起。”然后恳切地说:“各位平时大鱼大肉惯了,到我们这儿换换口味儿也不错。鸡蛋炒韭菜,小葱蘸大酱,纯农家特色。”

方总笑,伸出手指点着说:“你个小支书!真有你一套!知道为啥在你村吃顿饭不?”随即自己作答,就是想看看你这个村支书是不是干实事儿的人。说他们一路走来看了不下十个村庄,一个没相中。为啥?那些村官儿一个比一个穷大方。有的村比这儿穷多了,领他们到饭店大鱼大肉地造。一顿下来少说四五百。“我的鹿业分公司要是设在这样地方,还不被这些败家子把鹿都给吃了?”

末了付二十元饭费,说是以实为实,亲兄弟,明算账。钱放桌上后,脸上静下来:“就冲着你这小米饭、白菜小葱蘸大酱,我们养鹿厂就初步定在你这儿。具体事宜咱们下一步再商量。”

天助(4)

临上车时道出来此地选址的另一个原因,从有关资料上,他了解到,在乌兰布通草原的连绵峰谷之间,曾有成群的野生马鹿出没。当地人曾捕猎以圈养,产出的鹿茸为物中*,深得洋人青睐。说明这里的空气水土等自然元素乃鹿类生长之上乘条件。这也就是郑舜成的招商邮件引起他注意的原因。这个地方如果大加治理,恢复生态,那将成为鹿业发展的黄金宝地。

村支书大笑,说他动发展养鹿业的念头,也恰是为这个啊。乌仁老人给他讲过圣水坝一带山上,马鹿在花香鸟语中悠闲漫步的历史情景,老人的父辈就曾经圈养过野生马鹿。连陆二楞不是都说他姥爷养过梅花鹿?

“圣水坝?我们去过了吗?”

“我们刚刚就是从那儿回来的。”

瞄见对方脸上又要失望,忙大声说:“放心吧,至迟明年秋天,我们的治理工程就会推进到圣水坝。等后年夏天你再来,那儿就会成为一座芳香四溢的花果山了。”

“不过,要考虑你的鹿厂修建工期哟,在咱塞外,建筑施工期短,厂房、楼房都得隔年才能使用。”

鹿业公司总裁又用手指点着,含笑重复了那句话:

“你个小支书,真有你一套!”

03

第一只栖枝曼陀北村的金凤凰,却不是长白山鹿业公司,而是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