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页 (第2/2页)

坐在桥松旁边的小姑娘倒是和她爹不像,却和她姑姑阴嫚有七分相似。不过比阴嫚更文静一些,少了点大秦公主的骄傲肆意。 一个长得像爱子,一个长得像爱女,这还让秦王政怎么冷得下心肠? 所以只能迁怒地瞪一眼孩子他爹,掩盖自己心里已经真香的事实。 扶苏无辜地眨眨眼,半点看不出来他把孩子带进宫这件事是特意预谋过的。 有两个孩子作伴,秦王政这一餐饭吃得甚是愉悦。一不小心就多用了一碗,闹得胃有些撑。 扶苏也是哭笑不得,当即以此为借口拉着父亲出去散步消食。小崽子们活泼地跑在前面,倒是让秦王政暂时抛开了朝堂上的烦心事。 心情愉快的结果就是下午处理政务的速度快了不少,不仅没有因为散步耽搁正事,反而提升了效率。 想起扶苏说晚间再让孩子过来一起用膳,秦王政唇角微翘,竟是头一次期待起用膳这件事来,不再把这当成是维持生存的任务。 作者有话要说: 始皇的“十分不悦”:生气,但是儿子一哄就不气了 课业 三个小家伙对于换了新环境倒是没有什么不适应的。 最小的那个是因为还不知事,身边的奶娘还是原来那个,自然察觉不出什么。大的两个则是见到祖父太过兴奋,根本顾不上其他。 扶苏没从原主的记忆里看到过他向孩子们提起父亲的事情,也不知道两个孩子是打哪儿听来的,一个两个对祖父崇拜得不行。 不过崇拜是真的,害怕也是真的。 毕竟年纪小,还有点受不住秦王那一身的威严。 好在一到吃饭和玩耍的时候,小小的他们脑子里无法同时装下两件事,这才能专心吃和玩,不再拘谨。 扶苏并不着急,时间长了他们知道祖父不会随便训斥小孩子,自然就会放松。 第二天,扶苏亲自去了一趟后宫中诸位公子居住的宫殿。 大儒们已经早早抵达了,比其他先生们来的更早,可见他们有多急于表现。 见到长公子过来,众人赶忙上前行礼。得知公子是要替两位小公孙选一名老师,顿时精神一振。 公子舍弃淳于越而选他们,莫非淳于越因为之前的事情已经被公子厌弃了? 不不不,应当不至于。可能淳于越只是单纯地被王上所厌,不许公子再和他接触。 不管到底是什么原因,左右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大儒们一个个都挺直腰板正襟危坐,等待公子的考察。 扶苏却是早从记忆中了解过这群人的品性,这次过来根本不需要再考察什么,他直接指定了一位大儒。 对方是所有人里最稳重端方的,一心教书育人和做学问,正适合给孩子们启蒙。 选定老师之后,侍者很快就带着两位小公孙前来见过先生。 他们年纪小不需要学习太多东西,扶苏亲自划定了学习范围。 儒家典籍中除了《论语》这样教导为人处世的,其他的暂且不必学。不过目前的重点还是以认字为主,做人的道理不用讲得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