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页 (第1/2页)

往上数历代秦王多是自学成才。 别说被父亲教导治国了,好些在国外当质子的,爹的面都见不着,然而回国之后却能完美继承先辈的政治主张。 这么多例子摆在那里,谁看了不觉得“我儿子肯定也能和历代先王一样”? 但桥松和他们不一样。 桥松聪明是聪明,埋头苦学的成果也不错。但偶尔仍会出现问题,是他自己琢磨不透的。 起初桥松不敢拿去叨扰长辈,就自己一个人憋着。他和那些问题死磕,试图靠这个笨办法解决。 始皇偶然发现了这一情况。 然后他才意识到,小孩是不能放养的。只丢给先生也不成,先生能教的有限。 从那之后始皇就偶尔抽空指点一下孙子,而太子因为国事和生病自顾不暇,自然也就忽略了这些。 始皇还记得他慢慢靠着教导和长孙拉进了关系之后,终于有一次他试探着询问桥松为何在他面前如此忐忑。 他是亲祖父,又不是外人,何须惧怕? 桥松的回答是: “他们都说父亲身体不好了,以后不能继续做太子。祖父会培养别的公子,到时候我和父亲都会被厌弃。” 所以作为太子的长子,他必须要优秀到能让祖父越过叔叔们选择他。这样他可以代替父亲作为继承人,保住全家的性命。 始皇当时勃然大怒,立刻惩治了那些擅自揣测还敢拿到皇孙面前胡言乱语的家伙。 太子哪怕明日就病逝他也永远是太子,这些人对着一个孩子编排这些,明显不怀好意。 不过是看太子一脉似乎要失势了,落井下石看他们笑话罢了。 后来始皇用下旨立太孙的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桥松身边才少了这样胆敢嚼舌根的人。 可小孩已经习惯了努力进学,心里依然有隐隐的不安。哪怕不考虑祖父厌弃的情况,长辈的天不假年也依旧让他紧张不已,学习上不敢松懈半分。 始皇提起这些旧事,眉头忍不住皱起: “你待他好些,不要总是惹他生气。他今生不必如此辛苦了,该教的你就认真教一教。” 何必再让小孩苦哈哈地学习,多给些提点,后果也没那么严重。哪里就至于抹杀小孩自主思考的能力了,当爹的更该信任自己儿子的聪慧才是。 扶苏受教地答应了下来: “父亲教训的是。” 他还真不了解儿子小时候受过这么多委屈。 主要是当初他因为病弱被父亲派人无微不至地呵护了起来,没人敢在他面前叽叽歪歪。 扶苏自己身边没人胡言乱语,自然也觉得不会有人去桥松身边乱说话。明眼人都能看出太子并未失势,谁敢这个时候欺负太子的子嗣呢? 然而始皇帝的注意力被太子拉去了,忽略了孙辈,就被有心之人钻了空子。 在桥松跟前嚼舌根的人,不一定是真心觉得太子迟早要被厌弃,大概率是故意乱说的。 比如六国余孽妄图搅乱朝堂,刻意挑拨长孙和公子们的关系。又比如想上位的公子私下做小动作,想让长孙被陛下厌弃,连带太子一脉彻底倒台。 即便不是这两种情况,也可能出现看不清局势的傻子单纯觉得陛下只是心疼儿子,才会优待太子。过段时间心疼劲过去了,肯定就不管太子了。 甚至还有可能是某些人自作聪明,认为始皇帝为“大局”计,迟早会放弃太子培养旁人。 扶苏揉了揉太阳穴: “这些人,真是不知所谓。” 虽说父亲已经将他们处置了,扶苏如今听说了依然很生气。 毕竟上一世的桥松非常孝顺贴心,哪怕老是管着亲爹这不让干那不让干,父子感情也不是假的。 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儿子被人欺负,当爹的哪有不生气的。 始皇提笔列了一些前世桥松烦恼过的问题,交给儿子让他拿去针对性地给桥松做课外辅导。 将此事交给太子去办,主要还是想让他们修复父子关系。 始皇提点道: “既然疼爱孩子,就不要故意欺负人。他年纪小容易想岔,还以为你不喜欢他呢。” 扶苏乖乖接过去: “我前世和他作对惯了嘛。” 那时成年的太子整日一板一眼地管束着亲爹,扶苏就会和他唱反调。父子俩斗智斗勇许多年,总是互有胜负。 重生后儿子变成个好欺负的小崽子,扶苏那好胜心一下子就上来了。仗着桥松反抗不了他,可劲地把当年吃过的瘪都一股脑丢了回去。 扶苏忧虑地叹气: “唉,还是成年的儿子好一点。” 至少欺负那样的儿子没有心理负担,不用担心一不小心把小孩欺负狠了,心理出现问题。 始皇:…… 太子也就这点出息了。 只能欺负一下小孩子不说,现在连小孩子都不敢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