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页)

、抓生产的伊盛盟、罗杰,迎来了亚太区总裁范易谋。这位总裁的背景有些不同,他不是经营实业出身,而是专做并购、资本运作。

范易谋1962年生于法国,曾在巴林兄弟银行供职,专职于并购业务咨询。进入达能后,先后担任并购部门主管和集团首席财务官,从1999年起被任命为达能集团首席财务官。2005年7月1日,范易谋出任法国达能集团亚太地区总裁。

范易谋上任后,宗庆后催促达能与非合资公司完善手续、签定正式协议,允许非合资公司使用娃哈哈商标。

由于非合资公司是达能无风险营利的“缓冲带”,是达能的功臣,范易谋没有理由不答应宗庆后的要求。这也是范易谋上任后与娃哈哈的第一次交道:于是在他担任合资公司董事,参加董事会的第一次会议时,就签署了与娃哈哈非合资公司的7项合同:给非合资公司进行商标授权,并且可以自主研发新产品,并且达成“代加工”协议,约定非合资公司向合资公司供货。

那是十月下旬的一天,宗庆后拿到了达能签署的《修订协议》,有范易谋的亲笔签字——两横一竖,跟他护照上的签字一模一样——宗庆后睡了一个好觉。睡梦中,他觉得自己身轻得能飘上云彩;早晨醒来时,阳光洒满了屋子。

协议签定时,非合资公司为27家。2005年以后非合资企业有了合法地位,数量猛增到69家;同时合资公司数量为39家,合资企业数量59家;达能收益逐年猛增。

当然,达能没有放松对合资公司财务的监管。

非合资公司与合资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持续数年,都列入了达能指定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普华永道作为合资公司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达能的“全球合作伙伴”,除了向合资公司的董事会提交审计报告外,多年来还一直单独向外资方单独、秘密地提供报告。

2006年,范易谋忽然想到:合资公司从非合资公司拿货有一个价格,那非合资公司的利润额是多少呢?范易谋想着探听一下娃哈哈集团的情况,于是调查了一番。调查结果令他大惊失色:非合资公司数量猛增,利润猛增——与合资公司持平,于是范易谋报告了法国总部,总部也震惊了——虽然他们对娃哈哈的业绩一直很满意,但是没想到娃哈哈能挣这么多钱! 。。

绝境:达能困局(2)

2006年,达娃合资公司利润个亿,非合资公司利润个亿。也就是说,达能只能分走合资公司利润的一半儿,而宗庆后拿的显然比达能多——非合资公司中,宗庆后家族持有60%,其余40%系全体娃哈哈职工持有。

在杭州娃哈哈萧山基地,设有杭州娃哈哈永盛饮料有限公司、杭州宏胜饮料有限公司等。其中永盛系合资公司,宏胜系非合资公司。萧山基地生产瓶装水、“营养快线”和“爽歪歪”、可乐等产品;合资公司永盛主产可乐系列,宏胜主产乳饮料系列;瓶装水的主要生产线在宏胜。爽歪歪产品2006上市不到一年销售额已近10亿元,另一明星产品“营养快线”2005年上市,当年销售额为7亿元。“营养快线”和“爽歪歪”在一年内就实现了7亿元的利润。“宏胜”公司2006年1…7月实现亿。

在非合资公司与合资公司利润均分的情况下,娃哈哈拿的比达能多两倍。

怎么会这样?这些利润合法吗?

范易谋翻开《商标修订协议》,查看协议对非合资公司与合资公司的合作、分配,是怎样约定的。协议约定:

第一,非合资公司拥有商标使用权。2005年10月签订的第一号修正协议中协议约定:“中方将来可以使用(娃哈哈)商标在其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而这些产品项目已提交给娃哈哈与其合营企业的董事会进行考虑……”根据这些约定,娃哈哈中方自行开发出了新产品上市销售,如爽歪歪、营养快线等。

第二,非合资公司生产的产品,须由合资公司销售。也就是说,非合资公司拿生产利润,合资公司拿销售利润,所以这个修订协议也叫”代加工”协议。

——达能竟然忘了与宗庆后约定这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代加工”的生产利润应该是多少?

既然没商量,宗庆后也求之不得,作为总经理自己就做主了:一劈两半,合资公司一半儿,非合资公司一半。这些数据也不瞒着达能,年年的审计报告都给达能看。

达能就这样做了睁眼瞎,从来没发现这个漏洞。

空城计:中国布局危机

范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