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2/4页)

馥莉,这个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而且众口一词,说她嫁不出去的:“怎么嫁?她太有钱了,金钱的光辉完全掩盖这个女孩本身的好。”的确,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也许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做一个娇生女儿要更幸福。因此宗馥莉需要有常人所不能及的勇气,去面对不一样的困难;更要有常人不能及的判断力,去分辨她生活中可能不断遇到的虚假和迷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我看宗庆后与娃哈哈(3)

对于流传的宗馥莉接班,本身并不是一件应该受到质疑的事情。

“家族企业”其实是主流公司治理理论及许多国家《公司法》的基础,因为世界上家族企业还是占绝大多数,同时研究表明家族企业同时拥有所有权(绝大多数的股份)与控制权,企业会良性地发展,而且也不会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因为有控制权的所有者想把企业做好。

其实作为宗庆后独女的宗馥莉,在家族企业里即便不能掌舵,也会拥有相应的股份份额与决策权。但是宗馥莉接班计划,宗庆后做的比坊间流传的高明多了。宗庆后并不急决定是不是由女儿接班,但是他必然会对大学毕业参加企业管理、创业守业的女儿全力的支持。他是怎么支持的呢?他放手让宗馥莉去竞争。

宗馥莉新设“宏胜系”,用自己的经营管理思想去经营,而且也挖宗庆后的墙角,从宗庆后“嫡系”部队里挖人,宗庆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惜宗馥莉还嫩,战果不是很辉煌。宗庆后分出一大块精力来“干革命”,与达能斗的不亦乐乎,让女儿主要精力放在“抓生产”上,也等着看这个女儿假以时日是不是一个好苗子,届时再定接班大计不迟。

宗馥莉还是很年轻的,受过良好的教育,她可能在短时间内成长为一个不凡的女性,也可能最终是一个虎父的犬女。如她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娃哈哈就会接纳她;不然,娃哈哈可能因为她的接班导致分裂。而宗庆后虑及此,也给她另外的安排。

当然最理想的结果是,宗馥莉能够平稳接下这个摊子,并且娃哈哈得以在她的手上进入发展期。家族企业的这种传承最为有序、稳定。

娃哈哈的高管

诉讼案件开庭,都是在娃哈哈工厂设立的地方,去了都有娃哈哈公司的人接待。几次下来,跟山东潍坊娃哈哈的老总王建最熟。王建是宗庆后一手提拔起来的高管的典型,沉稳、聪明、敬业、有冲劲、有观点、没架子。

娃哈哈工厂都整洁、秀丽,秩序井然;我跟助手参观完工厂参观王建的办公室,娃哈哈高管的办公室都是一白落地,紧随宗庆后的简洁风范。王建的墙上挂了一幅徐悲鸿的奔马图,是常被印在铅笔盒上的那幅,题了“马到成功”四个大字。我正觉得这摹本似乎水平不是特别高,王建介绍说这是员工送给他的。随我一起去潍坊的助手一听就笑起来,说王总你别这么说,你不说别人肯定夸您这画,你一说是员工的,看的人就开始挑毛病了。王建微笑摇头:“话不是这样说,员工送的东西是最珍贵的。”

娃哈哈的高管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任何场合都有自信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比较博学。论语里说一个好朋友有三个标准,叫做“友直、友谅、友多闻”,娃哈哈高管可能符合这三项。他们把老板当老板,也当朋友。首先他们说话没什么忌讳,不会因为我是老板的律师,就因此不在我面前说老板的坏话——当然他们认为老板的好处是非常非常多的,并且不掩饰对“宗老板”的认可——他们照样说宗老板脾气不好,也不肯因为我是全国级的知名人物,就因此逢迎我。我说错他们一样要指正;对于达娃之争他们也有自己独立的看法,结果他们为我解开了一个谜。

我听说过宗庆后出名的坏脾气,但是我见的宗庆后则完全不是一个急躁的人。结果王建听了就笑了,说达娃之争改变了宗庆后很多,管理风格变了。达娃之争刺激了宗庆后作为一个企业家的许多职业本能。早年间宗庆后辛勤工作,全娃哈哈属他功劳最大,宗老板养活了全国一万多个家庭,家长式管理,一切看心情办事;到外御强敌时,娃哈哈员工对他坚定的支持,绝不口是心非、绝不落井下石、绝不妥协、绝不投靠,真应了一句话,叫患难见真情。

我看宗庆后与娃哈哈(4)

也许到这个时候宗庆后才认识到,娃哈哈的成功是全员的心血与汗水,不是他宗庆后一个人的;而我则意识到,娃哈哈虽然是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企业,但这个企业的文化的可能完全可以作为经典案例予以解读,这是一个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文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