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凭仗 (第2/3页)

皆白的武将。

胡铨认不得他,可赵鼎和刘子羽却都是认识的,不但认识,而且都还是老相识了。

王燮,西军出身,是张俊的同袍,当年种师中征太原的时候,这位也在,有孝慈渊圣皇帝亲手所书的‘忠勇’表彰。

他后来的履历几乎和张太尉一样,绍兴初年的时候,和韩世忠、项光世、张俊、岳飞一起,并称为神武军五大将。

只是再后来,面对金军临阵先溃,在邠州又放任士兵掳掠,随后逃往蜀中,还想把皇帝也请过去,只是被皇帝给拒绝了。

然后就是杨幺起义,这位‘忠勇’之将连些贼寇也打不过了,在荆湖与折彦质不和,经营一年,所得不过两艘渔船……皇帝再也忍他不住,命其将军务交给岳飞接管。

这位跑路本事堪比项光世,从西边逃到东边,从北边到南边,为将多年,竟然连一场胜仗也没打得。

现在他的身份,当是一有名无责的寄禄官,濠州团练使。

“赵相……别来无恙,当年您便是宰相,没想到再见面时,您依旧还是宰相。”

赵鼎虽然见到了人,仍然还是不明白,这到底是哪里来的兵。

王燮好似看出了他的疑惑:

“说起来,还得多亏了岳鹏举。”

原来,当年岳飞正式接手荆湖军务后,把王燮部将给逐出了大半……这位本是一个连山贼都要招安来用的人,都做到了这个地步,足以说明这王将军手底下的都是些什么货色。

岳飞不要,可毕竟都是些七尺高的汉子,其他地方有的是人要;这些人混杂在江南各州府,倒也继续在军中混了下去。

更有甚者,还做到了一县县尉,州县巡检。

按照规矩,县一万户以上者,派武装弓手50名,七千户以上者40名,五千户以上者30名,三千户以上者25名,二千户者20名,一千户者15名,不满一千户者10名。

领兵虽然不多,但王燮一呼百应,算起来竟然也汇集了三四千人,当中还有数百弓箭手,一两百骑兵,加上所招募的一些个散勇,王燮此番来临安,带了五千多人。

五千个散兵,若是临安早做了准备,这些人也做不了什么大事。

但偏偏,赵士程来了个措手不及,在最不可能的时候,做了一件最不该做的事情。

终于算是了解了来龙去脉,赵鼎也没什么好说的了……这位郡王,若说他傻吧,他还知道乘虚而入。

可若说他聪明吧……等官家回过神来,大宋几十万大军之威,岂是这区区五千人能挡的?

赵鼎看着赵士程,说了自己唯一的一个建议:

“当年开封失守之时,六军欲推举仪王继位,仪王以‘自有真主’而辞,六军不从,仪王欲自伏剑死,后六军遂与仪王约定:‘以逾月而真主不出,则仲湜当即大位’。”

“后来官家即位,诏仪王袭封爵位,加开府仪同三司,此番恩宠,算得上是本朝第一人……郡王当念着仪王之德,莫要铸成大错。”

他不提自己爹还好,一提起这个,赵士程就更是愤怒得紧。

本来当年都能做皇帝了,硬生生地被他老爹给辞了去……不然的话,他现在哪里只是在山阴做个郡王!

“赵相不必多言,本王就问你一句,你愿意,继续做本王的宰相吗?”

赵鼎朝着他作了一揖: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官家乃中兴之君,鼎只认他一个皇帝,别的……”

他摇了摇头,却是坚定无比。

“刘公呢?”

刘子羽站到了赵鼎的身边去,什么都没说,却也把态度给摆明了出来。

至于胡铨,这位连问都没问,他若做了皇帝,是绝对不会继续北伐的。

到时候像是胡铨这样的顽固,肯定是要发配到地方上去的。

见这宰相未能站到自己这边,虽然可惜是可惜了一些,但赵士程想的也没有那么多。

“那便得罪了……在大事已成之前,诸位还请先在这署衙里委屈几日。”

大宋从来不缺的就是官。

赵士程觉得天意如此,老九若是仁慈一些,或者心狠一些,自己大概都做不了这事儿。

恰好,他偏偏处在了这个不男不女,不上不下,不善不狠的角色里。

就拿修缮太学的那些官儿来说,当日他若是全都杀了,自己或许还得头疼一下。

但现在,他有了一套完整的班子可以用,他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