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继位 (第2/7页)

好书推荐: 仙堂

一般。

站了差不多半柱香的时间,都挡住了进城人的路了,被人家给吆喝了起来,老王头这才瞪了吆喝自己的那人一眼,头也不回的朝着北边走去。

进城的人很多,出城的人也有很多,没人在意一个老头儿的存在,就算是把这位给认了出来的,也只是多一分忧心,忧心这位神志不清的思北楼东家,在这寒冬腊月离了城,恐怕会生出些事端来。

与此同时,城门虽然开了,但也只是开了个两处水门和两处路门而已,而且盘查得严,各处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这些人都是王燮当年的部将,比起沿路上招来的农民要靠谱一些。

但也只是一些。

虞允文从接到刘子羽的书信开始,一直便在思考着。

思考着官家为何会点自己的名字,也思考着官家既然已经料到了如今,却为何不多做些准备。

至少早点告诉赵相或者辛府尹一声,至少也不会像是今日这般,早早地落了人家的后手。

他确实是没兵。

不但没兵,做这明州知府半年以来,他的精力大半都耗在了明州的吏治上面……这里是个大金矿,每个人手里都沾了荤腥,每个人背后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若是皇帝的话,把刀子亮出来就能解决了,但他不行,所以他断了很多人的利益,也得罪了很多的人。

明州的差吏几乎没有一个是与他同心的,他想破了头,也想不到自己到底能从哪里寻到可用的人。

莫不成,官家是要自己孤身去临安不成?

那便是与送死无二了,直到临安城闭门的前三天,他在栖心寺里看到了范同的尸体……这尸体早已被鸟儿给啄食殆尽了,每日挂在那塔山,风吹日晒的,也早已被风华成了干尸模样。

官家当日留下的,除了自己,便只有这具尸体了……

却也不是,还有这明州周围的十几座道观、寺庙,以及里面的僧人。

僧人……

想到这里,他才眼前一亮,豁然顿开。

连忙召集了多家的主持,也没保留,把皇帝的安排与他们说了。

僧人不事农桑,不用卖力气,还不用纳税,虽然都是吃素,但每个人都是白白胖胖的,比起许多百姓的日子还要好过。

也正是如此,一份僧人的度牒才会这么的值钱。

这些方外之人本来还有犹豫,虞允文又把当中利害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诸位能有今日,皆是因为官家昔日的承诺而已……明州香火,比起诸位之前如何?”

“尔等皆是受过了皇恩,坦白来说,诸位的荣辱皆系在陛下一人的身上,若是愿意与本府去擒拿乱臣贼子的,好处自然是不用多说,若是不愿去的……”

“诸位敢保证别的人还愿意见着你们在明州安坐吗?”

“等官家回了临安,诸位又还能在明州安坐吗?”

作为学生来说,三十出头的虞允文确实是显老了一些。

但作为一府府尊来说,他又实在是过于年轻。

道理皇帝已经告诉他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不管是明州的商人,还是这些大师道长,能够决定他们屁股朝向的从来都不是什么天道人伦、佛祖菩萨。

而是刀子,和利益。

果然,这话一说,这些人都是见过那位皇帝陛下手段的,连半点犹豫都没有,直接便跟了虞允文。

他们仍是穿着道袍僧衣,手里拿着木剑佛珠,嘴里不是无量天尊就是阿弥陀佛,这样的人,不管在哪里,都是最有安全感,也最容易被人给忽视的人。

就如今天这般,明州来的一千多位大师,还有他们联系好的、临安城周围的寺庙道观的人,总共三千多数,守卫只是查了领头的度牒,便将他们全都给放进了城里去。

连虞允文自己都没想到这么容易便入了城,同时也不由得对那位造反的人,生出一丝鄙夷。

志大才疏之辈罢了。

等入了城,按照之前的约定,大师们也不知道对面有多少人,只是全都朝着钱湖门去赶……这里离皇城不远,但最重要的是,这里离大宋的军器监最近。

虞允文的目的,便是先夺军器监,毕竟不能指望大师们用佛珠木剑去砍人,等拿下了这里,顺利的话直奔皇城,擒拿贼寇。

他自己,本来是应该四处溜达,看看贼人的部署的。

他也是这么做的,只是在丰豫门的时候,他停了下来。

“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