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2/4页)

军队可由参谋长真吾公(傅常)代行指挥。〃刘湘沉默不语。

作为长期独霸一方的地方军阀,刘湘对抗战的一切考虑都不会超出巩固四川统治这一基本原则。军阀和政治家都是利益动物,我们不能指望他们变得如同诗人一般浪漫和冲动。但是当刘湘坚持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不仅仅是个四川人时,他的地方主义就有可能因此升华为爱国主义,战斗激情升华为民族精神。〃鸣阶公言之有理,甫公与我川人血肉相连,四川可一年无中央,不可一日无甫公也。〃一位僚属迸言道。

〃……去年‘大川饭店事件'',川人鼎沸,险些酿成国际纠纷,中央派员亦无济于事,最后还不是甫公一句话就平息下来。〃另一位高参附和道。

提到〃大川饭店事件〃,原本犹豫不决的刘湘眼晴里情不自禁地放出光来。一九三六年八月,日本政府为了保护日商在中国西南进行商业贸易,迫使南京政府同意在成都设立领事馆,这件事当即激怒了占山为王的刘湘和性情剽悍四川民众。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封闭落后的内地越是天然保守排外,因此也就越容易酝酿出纯粹的民族主义举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四川许多交通闭塞的偏僻县城还在大搞〃割资本主义尾巴〃不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么?刘湘顺应潮流,精心策划这一幕民众闹事的不幸事件,组织学生、市民上街游行,喊口号,然后冲进日本人下榻的骡马市街口的大川饭店。惊恐万状的日本人甚至来不及打电话求救,就被愤怒的民众和暗中操纵的便衣团团国住,当场击毙二人,重伤二人,造成当时轰动国内外的〃大川饭店事件〃。刘湘由此爱国声誉大增。

川人都以为自己干了一件别人不敢干的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壮举而自豪,许多志士仁人学者诗人竞相赋诗庆祝,还有不少报纸热烈吹捧刘湘为〃中国抗战的希望所在〃。

〃……诸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甫澄既向全国父老许诺亲赴国难,便不敢有违誓言。甫澄主意已定,各位不必多言。〃刘湘支撑起身体,决然地说道,〃我川中子弟兵头次出川东征,意在张扬爱国之心,甫澄身为总司令,如何能够安心坐镇后方,岂不落入‘贪生怕死''的口实?〃甫澄戎马一生,南征北战,现在大敌当前,桂、黔、滇、鲁、晋各地方派系均已纷纷捐弃前嫌出兵参战,全国民众亦踊跃抗日,甫澄若不一马当先,将来如何见信于国人?告慰于地下的列祖列宗?

〃……我命令,川康绥靖主任交筠友公(钟体乾)代行,省政府主席交鸣阶公(邓汉祥)代行,保安司令交方舟公(王陵基)代行,参谋长真吾公(傅常)诸人随长官部东行……〃云云。

九月一日,川军十四个师又两个独立旅共计十五万人马兵分两路:一路沿川陕公路北上出川参加晋北和徐州会战,一路顺长江东下,经武汉投入淞沪战场。刘湘自任总司令,率随员抵达南京,受到蒋介石委员长热烈欢迎。不料未能尽忠报国便旧病复发住院治疗,次年一月病逝于武汉万国医院。刘湘遗体运回成都时,川人万人空巷以迎灵柩,哭声恸地。陵墓建于南郊武侯祠旁,国礼葬之。〃文化大革命〃遭掘坟鞭尸,在劫难逃。

中央集团军某江防守备师步兵一连上尉司务长兼代理连长龚敬堂被批准带领五名士兵到上海市区采买军需品。

所谓军需品,无非补充些锅碗盆瓢毛巾牙刷之类用具,外带采买粮食肉类蔬菜,搞几条香烟几瓶绍兴黄酒回去犒劳连队的弟兄们。

淞沪开战前龚上尉的军衔仅仅是个上士,职务为炊事班长,兵龄五年,有过到江西安徽剿匪的战斗经历。当兵五年,升了一个饿不死的炊事班长,这样的仕途在农民出身的龚敬堂看来还马马虎虎过得去。没想到这次部队开上前线才短短两个多月,他就官运亨通连连提升,当上一个受人羡慕的挂三颗星的上尉军官。其实说穿了并不是龚上尉立下多少惊天动地的战功,也不是炊事班长在战争中表现出多少卓越的军事才能,而是由于他的运气实实在在比别人都好。

因为过去人们熟悉的步兵第一连已经不复存在,自淞沪开战以来,该连官兵几经恶战伤亡殆尽,经过多次补充,原来的老兵还剩下十多人,龚敬堂在敌人飞机轰炸和枪林弹雨中居然安然无恙地存活下来,这个事实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因此该连从前线撤下来休整时,炊事班长被任命做了代理连长,虽然他的连队能够拿起武器战斗的士兵还不到一个满员排。战争带给人的唯一好处就是提升快同时淘汰也快,否则龚上尉一生最大的荣耀很可能就是当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炊事班长。

挂着上尉肩章的代理连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