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2/4页)

是个心思很巧妙的人,听完了后还给姚海棠提了几个建议。

然后姚海棠才开始教厨子做火锅,其实火锅这东西真挺简单的,她一教厨子就会了:“原来各种料都要先炒了再放汤里。”

……

难道她没些料要先过油,香料不过油不出香气,汤底里的排骨不过会带点儿肉腥气,别人尝不尝得出来她不知道,反正杜和尝得出来:“对香料炒了气味才会发散出来,排骨炒了去味儿增香。至于羊肉,齐府应该有冰窖,羊肉放冰窖里冻上,等冻得软硬适中时拿出来就容易片成薄肉片子,而且冻过的羊肉腥膻味儿会少得多。”

火锅做好了当然开吃,加之今天没太阳,是个阴风惨惨的天儿,吃火锅真是再合适不过了。蔬菜瓜果端上来,全是安丰刚才从后头菜地里摘来的,全是嫩生生的芽苗。

齐晏本来没好意思打扰,但是在姚海棠来说,没道理饭菜都做好了,反而让人回家去吃的道理:“齐三公子,你看这满桌子的菜,我们三人是吃不完的,既然恰是饭点儿了,大家伙儿一块吃呗。”

其实在东朝请客吃饭规矩最大,小户人家当然不讲究,齐家也不怎么讲究,但在齐晏那儿,到了杜和这份上就讲究了。吃饭得先有宴帖,没有宴帖也得有会帖,得提前知会了主人家才行,所以齐晏有点犹豫。

末了还是杜和说:“海棠向来好客,尤其是她下了厨做了饭菜,最好有人来尝,子安坐着一块吃,不必拘礼。”

看这情况还能怎么着,坐下吃呗,今儿这一尝味道就不一样了,那天的煮了好些遍,汤都见浑了,可今天是清汤鲜菜。素白的小盏盛着各式青菜,肉则用乌陶盘盛着,姚海棠兴致一来,做了一个辣的一个不辣的,正好配上这黑白的盛器、青红各色的菜肴摆成个太极图案。

她也是无聊催的呗

“齐三公子请用饭,表哥请用饭……”

“谢姚姑娘,今日的看来跟前日在家里吃到的不同,更透着新鲜清爽,香气也更干净一些。”齐晏夸完坐下,不说话了。

杜和招呼了两声过后也不说话了,然后就安安静静地吃饭。

可憋坏了姚海棠,她捧着碗看着这二人,深觉得内心无比忧伤啊:“吃饭不让出声儿,这不是要命嘛”

世家大族的规矩——食不言,其实平时齐晏不来,姚海棠也叽叽喳喳地说话儿,杜和虽然吃得安静,但杜和的动作仪态和齐晏可不同,杜和是自然而然的,而齐晏看着就像是揣着几分拘谨小心。

这样一来,连带着姚海棠都小心起来了,礼仪规矩她不是不懂,只是现代人骨子里就没这根,所以经常是扔一边儿不管的。今天一看齐晏,她不敢说话也不敢出声儿了。

“早知道还不如和安丰一块儿吃。”安丰和那厨子在灶房里吃,她羡慕了好在吃饭也快,吃罢了喝了茶又坐了会儿,齐晏可能也受不了了,赶紧告辞。姚海棠对气场这东西顶多是欣赏,这丫头帝王将相的画像看多了,名人领导人的新闻画面也见多了,再大的气场都是浮云,可齐晏不浮云,找个辞儿就走了。

而姚海棠则正想着做铜编钟,礼乐生香嘛,暂时是不会缺钱了,编钟想必也能找着冤大头来买,而且这铜编钟的可不是一般二般的物件,既是乐器又能当陈设,而且陈设出来极有气场。

可是群众不干啊,那天她没事儿走在街上,穿过街道上时,某大婶儿问道:“姚姑娘,你什么时候还来卖铜器赠吃食啊?”

她就摇头说:“这回不赠吃食了,这回赠乐谱。”

没听明白,大婶默默地不说话了,接着就有个大叔问:“姚姑娘,你下回在哪儿摆摊儿啊,我买不起闻闻香气也是好的。”

“不知道,下回摆摊就只能听了,不做食器了。”姚海棠起初是想做食器,可她不是怕沦落成为厨娘嘛。

于是大叔也默默地不说话走远了,大叔问完大娘问,大娘问完大爷问,大爷问完了连带着小孩儿都来问……什么时候她都声名满云泾河了,谁来跟她解释解释。大家伙儿一个个来问她,开始她还会说两句,到后来就剩下木然的笑了。这充分说明不仅是男怕入错行,女也怕入错行啊。

看她这一入吃货门,从此都被人认定是吃货了,可她想做艺术家啊艺术家就算做不成也是名工艺大师,可为什么她的职业人生还没开始,就已经被人定了型儿了到最后连杜和都问她:“海棠,你下回打算做什么吃的?”

闹得姚海棠想也没想先瞪了杜和一眼,然后说:“我不做食器了,这回做乐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