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2/4页)

场各自回时,小婢们去收汤盅和汤勺,发现不少汤勺都莫明其妙地……失踪了。

当然有些是宾客要去了,齐慎没好意思说不给,好在一个瓮配了百多勺儿,于要就给吧。只是齐慎没想到,这群啥也不缺的人,这时候会做了雅贼。

让齐慎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太平院就来了人把勺全送回来了,除了要走的,其他的全回来了。这让齐慎不由得摇头,太平院的人也太闲了,这丢了个勺也管,而且还管得这么细。

齐慎家的勺儿倒是全回来了,可那些窃“宝妹妹”“林妹妹”的雅贼们又失窃了呀,又不好声张,只好四下里乱找,寻找无果后又听说姚海棠那儿还有一套,一个个就鼓足了劲儿盯着姚海棠那儿,备足了银票就等着姚海棠摆摊卖瓮了。

看来以后,姚海棠真要开个铺面卖大家伙儿还得不习惯又过了三天,杜和说:“差不多了,就今儿吧,还到原地儿去。”

还是那茶馆下边儿,还是那个小摊儿,旁边还是那卖菜的大婶儿,杜和还站身后,安丰还在那儿忙进忙出,姚海棠么自然还坐那儿笑眯眯地既不叫卖,也不说什么。

总有吃螃蟹的人上前来,有人谨慎地派了小厮来出价儿:“二百两?”

围观群众啐他一脸,二百两就想买铜瓮外带一百来个石头记里的人物錾花铜久,做梦去吧。

“五百?”又有人加了三百两,群众们继续不干。

“六百两”

加来加去群众们一直“嘘”声一片,最后人群里走出个人来,姚海棠一看脸上的笑僵了僵:“一千两。”

“言公子”

与此同时杜和在姚海棠后边儿轻声嘀咕了一句:“小言?”

与姚海棠不一样的是,杜和的心里充满了各种疑惑,而姚海棠仅令是觉得各种事情会摊到自己脑门儿上来。想想这位言司任在司珍坊可是个大大的忙人,一时一刻都离不开,怎么会不远千里跑到云泾河这样鸟不拉屎的地方来,她开始觉得自己应该连夜包袱款款地跑路。

南方自然不缺少大富之家,更不缺少为了吃可以花大价钱的,更何况这物件看着好,若个运回乡里去那也是头一份儿,这世上最值钱的就是稀罕这俩字儿:“二千两”

言公子没在再往上加价儿,也没人再往上加价儿,这出价的是南陇上某位大大有名的财主,更关键是这家就是做吃起的家,至今酒楼饭馆儿还遍东朝开花儿,所以这位怎么也比旁人要更舍得一些。

最后二千两成交,其实二千两并不多,这一单买卖要除了成本,能挣下的实在没几个钱,不过耐不住齐家没要,这二千两倒是实打实地挣着了。再加上《石头记》挣的银子,这一单买卖也算是直接脱贫致富奔小康了。

都说口袋里有粮心不慌,可她反倒是慌了,不为旁的,只为那言公子一路找到了她住的地儿

14.言行云

如果在京里,你拦着人问太平院,十个人会有九个指了方向后赶紧闪开。可要拦着人问言公子,十个人有十一个会拉着你热情地送你到宰相府,告诉你今天守值当班儿的侍卫叫什么,然后再明明白白地说清楚言公子什么时候在府里,什么时候在司珍坊。

这么说吧,如果太平院是一个高高在上,受老百姓敬畏的部门,那么司珍坊就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受老百姓欢迎的部门,而言公子就是那部门的司任。

加之言公子为人随和,宰相府上上下下都平易近人,按现代话儿说这位叫“平民宰相”,以草根致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大家对宰相府有着天生的亲近,宰相府对下人又约束得很好,所以言行云是自然而然地受尽了欢迎。

当看到言行云站在院门口时,开门的安丰倒是没什么,在院儿里遥遥看着的姚海棠和杜和都有点儿出神。一个出神的是似曾相识,一个出神的是最好不相识。

“冒昧登门,还请海棠姑娘见谅。”言行云进来后先说了这么一句,接着就看到了杜和,他是知道姚海棠没有亲人的,所以看到杜和言行云甚感奇怪。

而杜和或是从前惯见了人情世故,对言行云这眼神只一沾就明白他心里在想什么。但是这时候不宜解释什么,只需要摆出个态度来就是了:“坐吧,小言。”

只这一句让言行云怔愣当场,这世上没有几个人会叫他小言,宰相府出来的公子,除了宫里一干王候家的公子,谁能叫他小言。而杜和明显叫得很顺嘴,而且叫得很从容,就像他从前一直这么叫似的:“这位公子,我们从前莫不是相识?”

“只是觉得言公子像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