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打出去 (第1/2页)

好书推荐: 嫡妻难惹

“太子英明!” “太子英明!” 一时间,朱棡、常茂、徐允恭几人忙朗声开口。 几人只感觉一团火焰自丹田而起,一股莫名的力量瞬间贯彻全身。 偏是此时。 汤鼎似想到了什么,犹豫片刻后还是冲朱标低声说道: “可是太子殿下,陛下建国之初便定下与民休息的国策。” “而且安南、暹罗等国对我大明也算恭顺。” “若是相继征讨......” 汤鼎正准备往下说,一旁的李景隆从身后拽了他一下。 也是如此,汤鼎这才反应过来。 听到他的话,朱棡、常茂、徐允恭几人,此时正用很是不满的目光盯着自己。 那眼神之中甚至多了几分轻视,更有说不清的不满。 纵然如此。 汤鼎微微一怔后,还是继续说道: “太子殿下,臣先前卫戍西南,深知两国之战苦的是两国边境的百姓。” “且不说连征数国有损我天朝威仪,诸小邦误解我大明仗势欺人。” “单说连年征战,仅军费便是一项巨大的开支,对全境百姓也是不小的负担。” 说到此处,汤鼎不敢再去看朱棡的眼睛,垂着脑袋的同时低声说道: “汉武帝北击匈奴,饶担负穷兵黩武之骂名。” “殿下若是连战诸国,后世之名怕.....” “汤鼎,你太放肆了!” 听到常茂呵斥,汤鼎将脑袋垂的更低,不敢继续开口。 只不过朱标非但毫不介意,反而表情欣喜,大有赞赏之意看向汤鼎道: “汤鼎所言的确有理,此言也是中正之语。” “毕竟连征诸国,最后的军费、军资还要着落在百姓赋税身上。” “若是像前元一样,只是大军扫过,劫掠诸国钱财,残杀诸国百姓却不能长久而治。” “那还真是孤穷兵黩武,没准大明在孤手上也只会像前元一般,昙花一现。” “殿下.....” “殿下.....” 听到朱标自贱,徐允恭几人连忙开口阻止。 而汤鼎看向朱标,忙摇头说道:“太子大哥,臣绝无诅咒大明国运的意思。” “孤自然知道!” 安抚好汤鼎后,朱标环顾几人,如兄弟之间攀谈一般,随意说道: “若是以前,我朝国库收入只有百姓赋税一项,连征数国的财政压力,的的确确要压在百姓肩头。” “可若是国库收入不仅仅依靠百姓每年的赋税呢?” 就在汤鼎愣神的功夫,朱标快速说道: “此次国战,先是迎战北元,后发兵高丽,如今对倭国出手。” “你们可知所有钱财出自何处?” 被朱标这么一问,汤鼎、常茂等人自是不知。 他们还以为此次征讨北元,发兵高丽、倭国的军费,都还是百姓粮税。 可李景隆向来熟悉朝廷六部,没有片刻迟疑当即说道: “此战之初,军费乃是国战之前,世家交出的家产,以及功勋武将交出的钱财。” “没错!”朱棡也跟着说道:“那些世家还有你们这些功勋之家不仅交出了家产,连同家中产业、土地也一并交了出来。” “太子大哥将那些土地、产业划入宗正院管理,由铁铉代为掌控。” “如今每月能产银近数万两!” “数万两?” 面对常茂、徐允恭的诧异,朱棡非但没有惊讶,反而淡淡说道: “数万两都是少的。” “你们这些功勋之家的土地倒是收益不多,你们可知那些世家的产业都有什么?” “酒楼、勾栏、茶馆不计其数,布匹、茶叶等等生意遍布全国。” “每月产银数万两还是少的,若是旺季,每月十万都不在话下。” “三弟所言极是。” 朱标重重点头的同时,继续说道: “皇家天家的确不该取利于民,可世家的产业断不能就此荒废。” “加上如果重开海贸,我天朝布匹、瓷器、茶叶销往海外诸国,每年能得到的银钱不下千万两。” “用这些海外藩商的钱,作为征讨诸国的军费。即便连年征战,我朝百姓也不会民不聊生,更不会有穷兵黩武一说。” 朱标的这个法子,正是从清末列强袭扰中原的基础上得出的。 那些海外诸国用劳什子的鸦片收集钱财,然后作为军备。 待实力强劲后,击败朝廷军队,再索要大量赔款,继续充实军伍。 如此一来,雪球只会越滚越大,两朝的差距也会越来越突出。 朱标不想利用什么五石散这些阴邪之物,但让海外诸国的钱财流入大明,充实军备,倒也是可行。 至于中原大国以和为贵,不擅动刀兵的圣人之道。 还是算了吧。 有位卓卓之人曾说过,开疆拓土,大兴战事,罪虽在当代,功却在千秋。 不为儿孙打下大片大片的土地,难不成还要让后世之人在困苦之中以血泪觉醒? 难不成让后世之人还被其他列强扼住咽喉?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无论何时,丛林法则从来都适用于人与人、国与国。 既然如今的大明强盛,自然要打出去,自然少不了恃强凌弱。 朱标心中也有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全天下只有一个声音,那便是汉人汉语。 诸国人只有一类高贵,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