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万民一心 (第1/2页)

“开平王的策略?” 冯胜、李文忠微微对视,随即很是疑惑的回头看了眼蓝玉。 常遇春有什么策略? 提刀纵马,亲冒矢石? 除了一个猛字,他常遇春还能有什么策略? 见两人的反应和先前自己一模一样。 蓝玉强忍脸上笑意,淡淡说道: “姐夫的策略,便是不给敌人有降而复叛的机会。” “嗯?” 冯胜、李文忠微微一顿,随即心有余悸般看了眼前方的朱标。 他们久经战阵,自然明白蓝玉话中深意。 若想断绝敌人降而复叛的机会,那也只有杀尽降兵这一个法子才能办到。 可是..... 方才他们二人从未想过此处。 毕竟朱标素以宽厚仁慈见长。 他们又怎敢妄加臆测,让五万高丽士卒进入大明,乃是为了轻而易举屠杀他们。 直到此时,两人依旧不敢相信。 朱标是抱着屠杀那五万高丽士卒的目的,才让王颛写下罢兵书信。 “两位,若太子殿下此举不妥,陛下岂能坐视不管?” “这....” 当看到皇位上的老朱一脸平静,好似全然不放在心上的样子。 冯胜、李文忠愈发确定,屠杀那五万高丽士卒才是朱标的本意。 毕竟二人很清楚。 以老朱的军事眼光不可能看不出来,让高丽士卒进入大明,会将大明将士置于腹背受敌的困境。 而且无论老朱再怎么骄纵朱标,他也绝不可能任由朱标胡闹。 更不可能用军中将士的性命,去满足朱标凌辱外邦小王的虚荣心。 回头想想。 两人瞬间便也释怀了。 朱标向来英明,怎么可能昏聩到不顾大明将士的死活,也要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念及至此。 两人长舒口气的同时,却也不再多想。 “诸位臣工可还有奏?” 闻言。 宋濂看了眼詹同,又看了看正在大殿中央书写笔墨的王颛。 詹同当即会意,随即出班说道: “启禀陛下,启禀太子殿下,臣詹同有奏!” “准!” “陛下仁慈,太子宽仁,待我朝百姓尤厚。” “商贾、世家、学子更是承蒙朝廷诸多恩泽。” “然此时我朝恰逢国战,当是全民勠力同心之时。” “臣詹同代京城商贾奏请陛下,烦请陛下增加商税,成全商贾为国之心。” 听到这话的瞬间。 一手执笔的王颛猛的一怔,笔尖浓墨瞬间玷污整张纸卷。 “詹尚书,提高商税乃是你一人之意,还是京城富商之心?” “回禀殿下,此乃所有商贾之心。” “商贾之人尽在宫门外等候,若殿下开恩,或可召众商贾觐见。” “宣!” 伴随朱标话音落下。 在侍卫的带领下,一众商贾之人战战兢兢,很是小心走进奉天殿内。 商贾本是贱籍,自然没资格踏足朝堂。 朝廷接见商贾之人,而且还是在朝会上接见。 恐怕历朝历代都是少见。 对这些世家商贾之人来说,此时的奉天殿上,不仅正前方的那两位。 恐怕在场任何一个官员,都能决定他们的生死。 心中如是想,一众世家只敢低头看着自己脚下的地步,很是谨慎的在奉天殿中心跪下。 “草民等拜见陛下。” “拜见陛下....” “孤听詹尚书言说,你等自愿请命,提高商税?” 被朱标这么一说。 众人先是一愣,随即忙开口答道: “殿下,我等商贾之人虽是贱籍,可也有为国为民之心。” “恳求殿下允准提高商税,成全我等为国之心!” “嗯!” 见朱标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詹同连忙补充道: “陛下仁慈,先前我朝商税乃十三税一,商贾者取利颇多。” “昨日众人与微臣商议,斗胆以商户月收定税收标准。” 詹同看了眼正在书写的王颛,声音愈隆道: “商户月收一百两以下,仍以十三税一之标准。” “五百两以下,十三税三。” “五百两以上,十三税五。” “此乃良策!”朱标应了一声,随即冲老朱拱手道:“请父皇定夺。” 见朱标没有自己下令。 老朱虽觉有些奇怪,但还是开口说道: “诸位臣工以为如何?” “回禀陛下,此乃良策!” “此乃良策!” “既然如此,户部、礼部尽快安排。” “臣领命!” “陛下,臣詹同还有一事启奏。” 意识到老朱接过了奉天殿的话语权,詹同连忙说道。 “讲!” “臣詹同之詹家乃一时世家,深知有世家为富不仁。” “为约束世家,臣詹同斗胆,请陛下允准,清点臣家中钱财!” 话音落下。 连同跪在奉天殿中心的世家商贾之人,还有朝堂之上所有的文臣武将,齐齐拜道: “请陛下允准,清点我等家产,以正纲纪。” 虽是百官同奏,可实际上朱标昨日便命钱承志着手清点。 老朱自然也没有不准的道理。 只不过。 见到大明官员无论文武,亦或是民间富商连同世家,尽数请求大明朝廷清点其家产。 还在书写信件的王颛心中愈发震撼了起来。 若换成是他们高丽。 即便是提高商税,恐怕都有不小的阻力。 清点官员、世家豪族的家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