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1/2页)

1944年夏季的衡阳会战,方先觉部第10军所辖第3师及预10师共17600人(战斗兵源14000人,约有一个半师的实力),担任守城任务。日军方案,准备用一天时间攻克衡阳(此前,长沙是一天攻克的)。而最高统帅部给第10军的任务是坚守三周。日军先以两个师团,继调五个师团,外加炮兵联队,猛攻衡阳。血战48天!中方战死7400人,伤7600人,弹尽援绝,下余兵力不足3000人。鉴于南京大屠杀的教训,为了保住近万人的生命,方先觉以允许将士撤退为条件,将自己及十多名将领为人质,与日军谈判停战。衡阳停战,中方守城伤残安全撤离。衡阳虽失,但第10军却完成了守卫衡阳的任务。这是一个战争特例,英雄主义,以一个被人误解的方式在衡阳战场上“战”、“和”两用。中国人严于责己,或不认账,但日本人认账了,认输了。他们的战史承认,衡阳攻城,日军死伤19380人。?輧?輴?訛 衡阳会战,是中方以少打多,毙敌最多的一次会战。这是一个大大缩小的宣传数字,据参战的日军师团长说,他们伤亡48000人。而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资料则说: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站在哪里,死在哪里(7)

六月二十二日,超过十万日军包围一万八千名中国军队。七月十八日,在中国击败日军对衡阳第二波进攻,并杀死日军二万五千名后,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下台。经四十七天的战斗,八月八日,衡阳失陷。四万八千名日军阵亡,伤亡超过七万。国军阵亡七千四百名,伤亡共一万五千人。?輧?輵?訛

第10军所属团、营、连,亦有多个全部殉职,无一生还。

我用方先觉第10军的抗战史来收煞本节文字,意在表明自己的自由闲思:如果是英雄,且怀抱了英雄主义,便一定能赢得起,能死得起,也能输得起!

对日作战,终于胜利了。这是中国人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历次对外较量中第一次获得全胜。

有人提出各种假设:如果没有苏联人出兵东北,如果没有美国人在日本本土丢了两颗原子弹,如果中国未曾加入反法西斯联盟……中国是否能战胜日本人?

历史是事实演变。任何后于历史的假设,都不能改变历史曾经的事实。

苏联人出兵,美国人丢原子弹,中国加入反法西斯联盟,这都是事实。而在这些事实之外,还有一个更伟大、更持久、更真切的事实,此即中国人在日本人的侵略面前警醒了,斗争了,团结了,牺牲了,并且用这种斗争与牺牲极大地消耗了日本人的战争资源,扼制了日本人的战略企图,进而以堆累的、渐进的中国胜利支援了全世界反法西斯的斗争。

一部抗日的历史,也许能启示中国人:中华民族尚武精神的复苏,决不是狭隘民族精神的膨胀,那是将民族责任、国家责任与世界责任一齐担负起来的气魄和能力——当然,应该是先有力量保护自己,再进而保卫世界的安宁。

[注释]

① 《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下卷第一分册P141…P147。

② (日)外务省《日本外交年表和主要文书(1840…1945)》下卷之《文书》P101…P102。

③ 抄取《田中奏折》情节,多取蔡智堪《我怎样取得田中奏章》一文。此文刊于香港《自由人》杂志1953年8月28日。

④ 王家桢回忆说田中奏折为蔡智堪分十几次邮寄至沈阳,如此风险更大。不知是否为与平时递送情报相混了。

⑤ 《海峡资讯网》2005年12月29日蔡咸源《我的父亲蔡智堪》。

⑥ 《易?系辞下》。

⑦ 黄季陆《辛亥武装起义时期之外交决策与政略号召》。见《开国文献》二,(一)P271…P272。

⑧⑨ 《蒋总统秘录》P625…P626。

⑩ 《李烈钧将军传》P28…P29。

《革命文献》第四十四辑P16…P17。

《国父全集》(1973年台北版)二P806。

《蒋总统秘录》P627。

《国父全集》(1973年台北版)三P276。

《国父全集》(1973年台北版)二P325。

戴季陶《日本论》P64。

彭泽周《检讨中山先生致大隈首相书的真实性》,转引于王俯民《孙中山详传》P799。

《正谊》第一卷第七号,中国大事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