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 (第1/4页)

“他们好象要继续向前搜索?”程盈秋放下望远镜,担忧地道:“那些老苍生,还有区队长他们,会不会被这些家伙追上。'书签:'”

黄历摇了摇头,道:“他们已经晚了几个时,雪刚下,还能看得清痕迹,越往前走,痕迹越轻,直至没有,这几个家伙身上的工具不多,追一段路就不敢过于深入了。”

程盈秋稍微放下心来,又观察了一会儿,问道:“这几个家伙向前走了,在地上留下了路标。”

“老鼠拉木锨,年夜头儿在后面,咱们别动,看看后面有几多鬼子跟着。”黄历将被子披在程盈秋身上,继续期待。

时间过得很快,年夜约半个多时后,仇敌呈现了,年夜约五十多人,聚集到了分队抛却的营地前。令黄历和程盈秋感到惊讶的是,这支仇敌有三架雪橇拉着辎重,并且身上也有伪装服,但显然是临时配备的,就是一块白布披在身上,不象分队那么精细,能把全身都遮盖上。

“学得却是挺快。”黄历微微皱了皱眉,举着望远镜仔细观察仇敌的装备和人数。

这股仇敌稍作停留,沿着侦察兵指示的标的目的,冒着弥漫的风雪,又继续前进了。

程盈秋望着黄历,等着他作出决定。黄历淡淡一笑,摸了摸她的脸蛋,道:“走吧,咱们准备一下就回去,这个新情况得让年夜家早点知道,然后再研究对策。”

……………

外有鬼子和伪军的步步推进,内有仇敌的精干步队搜索追踪,分队感到了如山般的压力。这也是没有后方作战的害处,几次战斗过后,伤员虽然不多,但也要牵扯他们的精力。

所以,就在黄历提出“敌进我进”,改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找到仇敌弱点,搅乱仇敌后方的新战术,掌握反“扫荡”的主动权时,便有了很多顾虑。

“敌进我进”也就是八路军从1940年开始运用,到了1942年,才有了正式命名的“翻边战术”。即不把主力军队摆设在根据的腹部,当仇敌“扫荡”时,不是“敌进我退”,“诱敌深入”,而是“敌进我进”。选择敌之弱点,从仇敌包抄圈中跳出去,“翻”到仇敌的后方去,打乱仇敌摆设,破坏仇敌的“扫荡”。这一战术符合那时敌后抗日斗争的实际。因为,日军是异族侵略者,在政治上处于劣势地位,即使在敌占区也是十分孤立的。加之其军力少,扫荡时集中军力,必定致使后方空虚,八路军在敌占区仍可获得老苍生的支持而取得行动的自由权。

“老三,这样是不是过于冒险了?”余成志很有些担忧,挠着脑袋道:“跳到敌后,可能会打胜仗,但扫荡的仇敌兜转回去,如何逃脱?在山里,我们打不过就跑,就凭仇敌的军力,不成能把山全都占了,我们总有潜藏的处所。”

“可粮食呢?我们靠什么与仇敌持久坚持。”黄历很无奈地道:“如果不是逃难的老苍生——,唉,日本鬼子提出‘以战养战’,我们也同样是‘以战养战’。我们没有后方供应,没有缴获,就无法生存,武器弹药,粮食物资,都是如此,都要靠从仇敌手里篡夺。”

余成志苦笑摇头,黄历所的也是事实,在山里平安系数是高,但鬼子扫荡的目的一个是寻找并消灭分队,另一个即是将分队困死在山林之中。敌进我退,可越退机动空间越,再加上有一股熟悉山林的仇敌已经深入进来,情况便更加复杂而危险。

“我们集中全力冲击那股窜入深山的仇敌,这会不会有效果?”武秀兰一般是很少在军事会议上话的,但这次情况严重,她忍不住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黄历并没有立刻辩驳她,而是笑着解释道:“想法不错,可这股仇敌显然是精锐,五十多人就有五六挺机关枪,还有雪橇和伪装,就算是埋伏,想消灭他们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再者,我发现他们有电台,也就是,他们却是很希望我们流露出来,只要能拖住我们,外围的仇敌便能增援包抄,这对我们很晦气。”

武秀兰有些欠好意思地址了颔首,玩弄起手里的刀子。

“不过,我们要想跳到敌后,却是可以利用一下这股仇敌。”黄历指着地图道:“我们故意流露,将仇敌引至石岗,狠狠地打一下子,然后向西退却,守住鸦嘴岩。这样,外围的仇敌就会做出调剂,向我们合围过来。而我们坚守一天,用绳索攀越山涧,将仇敌完全甩开。”

“鸦嘴岩?那不是绝地吗,能逃出去?”余成志吃了一惊,惊讶地问道。

“是不是绝地,明天就见分晓。”黄历笑道:“林年夜叔带着保根去哪了?嘿嘿,他年轻时曾经在那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