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部分 (第1/4页)

梅⑸鷊e命,哈米德二世感觉英国人趁机落井下石的可能性还是更大一些,所以说两害相权取其轻。拒绝英国人远比拒绝德国更划算,不过在拒绝英国的同时,他还想再为自己找一个靠山。搞一个双保险,同时为自己找一棵更牢固,可以长期依赖的大树。

“中国和奥斯曼关系更进一步?”杨丰很开心地看着面前的奥斯曼驻华公使,虽然他不想和任何欧洲列强结盟,但和奥斯曼缔结一份针对俄国的盟约,却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反正他跟尼古拉都是心知肚明,这样也可以让尼古拉更老实一些,不过这份盟约现在还不合适,哈米德二世得先把他面临的麻烦自己解决掉。

想了一下之后,他决定给哈米德支个招,毕竟他也很想让这条铁路修起来,各方继续纠缠再打起来就不好了。

“当然,我本人非常期待我们这样两个古老的帝国,能够像兄弟一样亲密,不过现在这种时候,中国和奥斯曼帝国关系的变化,很容易引起外界的误解,毕竟中东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都需要小心地维护。

其实贵国面临的处境,我也多少有些了解,英国人不想德国人修筑巴格达铁路,但这条铁路不论对贵国,德国还是中国,都应该算是一项值得期待的工程,我本人就非常期待能够乘坐火车从科威特直达柏林,欣赏沿途的醉人美景。

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寻找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呢?德国人要的是铁路,英国人不想让德国人修铁路,这是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那么就换一个国家修好了,比如说你们奥斯曼帝国自己修铁路,这我想谁也不会有资格干涉了。”杨丰说道。

“我们自己修?”奥斯曼公使被惊呆了,但仔细一想,这的确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虽然这也算把英德都得罪了,但却都得罪在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而且还满足了国内激进派的自尊心,加强了哈米德二世的统治地位。

但问题在于,钱从哪儿来?

这时候的奥斯曼帝国财政肯定是没指望的,哈米德二世能维持自己的海陆军队就不错了,至于民间募集就更不可能了,奥斯曼帝国民间有个屁钱,老百姓饭都吃不饱呢!更何况民族矛盾严重,想想就知道那些阿拉伯人,亚美尼亚,库尔德人…,这些乱七八糟的民族肯定不会对增强帝国实力有兴趣的,他们巴不得哈米德二世完蛋自己好独立呢!

“资金问题很简单,到国际资本市场上募股就可以了,把这条铁路改成股份制公司,但不是发行铁路债券,也不是国营公司,贵国政府自己保留百分之三十股权,以铁路沿线土地作为投资,剩下的部分谁愿意投资就投资,比如说德国。因为需要取消当初的修筑协议,可以给德国优先认购权作为补偿,至于多少这个可以先跟他们讨论一下,我想他们会体谅你们的苦衷,毕竟他们也不想因为这条铁路进行一场战争。然后留出一部分到伦敦,巴黎,当然也包括上海这些地方的股市发行,谁爱买谁买,如果英国人不买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贵国已经给了他们参与的机会,可他们自己放弃参与这就与别人无关了,总不能他们不修也不让别人修,还不让你们自己修吧?”杨丰说道。

这货一解释完,奥斯曼公使立刻明白了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虽然奥斯曼帝国像英国人要求的那样,取消了授权给德国的筑路协议,但这条铁路依然是在德国人的控制下,可想而知德国投资者肯定会购买半数以上的股票,这样威廉就不会介意取消筑路协议了,而且哈米德二世已经答应了英国人提出的条件,他们也失去了纠缠下去的理论依据,如果连奥斯曼帝国自己修铁路他们都不让,那大英帝国管得也未免太宽了点。

在得到杨丰的指点后,奥斯曼公使赶紧跑回去,把这个方案用电报发回了伊斯坦布尔,明白这个方案对自己的好处后哈米德二世迅速召见德国公使,把这个方案转告给了德国人,威廉那里经过一番研究后也同意了这个方案,他要的只是以后的原油运输避开苏伊士运河,而这个方案完全满足了他的要求。

得到了威廉的同意,奥斯曼帝国紧接着正式对外宣布,废除同德国的巴格达铁路修筑协议。哈米德二世的选择让英国人很满意,在赞扬了这位皇帝陛下对维护中东和平做出的贡献后,地中海舰队离开了爱琴海返回直布罗陀,已经在埃及集结的英国陆军开始各自撤回自己的驻地。可就在这时候伊斯坦布尔又发布了一个消息,奥斯曼帝国皇帝将以私人身份注册成立巴格达铁路公司,以募股形式自己修建这条铁路。作为对单方面废除同德国人签署的原巴格达铁路协议的补偿,将给予德国投资者百分之五十五的股权优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