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部分 (第1/4页)

至于这个剧本双方会不会接受,这一点根本不在他们考虑范围之内。只要搞定了杨丰,哈米德二世那里不同意也得同意,至于巴尔干四国,他们这时候还有个屁的发言权。

但加入德奥。局势就复杂化了。

杨丰对巴尔干没有利益牵扯,在其他方面给他一定好处,他不会在乎英法俄三国的剧本是怎么写的。但德奥不一样,尤其是奥匈帝国,约瑟夫皇帝肯定会阻挠这个剧本,直到奥斯曼帝国把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打到让他满意的程度,很显然这时候还远没到令他满意的时候,巴尔干同盟再死个二三十万估计才能差不多。

但这样的话,以后还怎么牵制他?

“这样不好,毕竟像这种维护世界和平的事情,需要各国共同参与才行,相信德皇和奥皇,对于恢复巴尔干和平也是非常期待的,如果撇开他们,会让他们很失望的。”杨丰说道,从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笑得很开心。

现在双方停战可不行,巴尔干同盟才死伤十几万,远没有达到他预期的目标,尤其是塞尔维亚死伤才四万,这个数字远还没达到令约瑟夫皇帝动心的程度,至少也得前面再加一个一才行,像这样一个小国家,总兵力也不过二十来万,如果损失超过一多半,奥匈帝国会毫不客气地把它一口吞下。

但如果他出来阻挠就很莫名其妙了,因为无论巴尔干是一种什么局面,好像都跟中国扯不上任何关系,要是欧洲六强想象力比较丰富一些,恐怕不难看出他包藏祸心。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德奥加入进来,然后这活儿由他们去干,他最多被认为是继续在扮演墙头草,毕竟如果单独中国加入调停,很容易对外释放一种孤立德奥的信号,这会给他和威廉的友谊制造裂痕的。

萨道义猜测的也是这个原因,实际上三国也的确有这方面考虑,甚至准备在调停过程中尽量给杨丰一些好处,把他向自己这边拉一下,但既然杨丰坚持要德奥参加,他也就没法再讨论这个问题了。

萨道义走后,杨丰毫不犹豫地把英法俄三国准备调停巴尔干战争的消息放了出去,同时也把他希望德奥加入的消息也放了出去,威廉和约瑟夫皇帝那里立刻做出了反应,反对英法俄三方撇开国际社会的做法,不会承认三国调停的任何结果,同时哈米德二世也宣布拒绝接受英法俄三国调停,除非是目前七大列强共同参与的调停。

紧接着奥匈帝国宣布在波斯尼亚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随后奥斯曼帝国邀请德国海军访问南部港口,德国立刻做出回应,以四艘柴油机战列舰为核心的舰队南下进入地中海,目标是奥斯曼港口士麦那,欧洲形势骤然紧张。

就在这时候,德国海军的第一批六艘完美战列舰正式服役,由于英国六艘完美战列舰这时候都在新加坡,很显然如果发生战争,短期内英国将处于绝对的劣势,英国海军部不得不把那六艘战列舰紧急调回欧洲,但就在它们离开新加坡的同时,中国海军昆仑号和秦岭号编队接受奥斯曼帝国邀请,将访问奥斯曼帝国。

这个消息释放出的意义,更加让英法俄三国不安,很显然杨丰在释放一种信号,如果英法俄三国以武力逼迫哈米德二世,他是不介意用武力来履行自己的同盟义务,这两艘凶名在外的战列舰进入地中海,将对欧洲海上力量的平衡构成极大威胁,如果说把那六艘完美战列舰撤回以后,英国依然能够找回自己的海上自信,但这两艘进入地中海,他们就找不回了。

霸王龙们在棋盘上玩着自己游戏的时候,棋子们同样在争取着自己的利益,第一批二十万奥斯曼新军突然加入了埃迪尔内的战场,紧接着总计超过四十万的奥斯曼大军向对面已经筋疲力尽的保塞联军发起了反攻,在两百多门刚刚从中国运到的一五五毫米重炮的怒吼声中,被阿訇们灌输了几个月圣战思想的奥斯曼士兵们,端着手中最新式速射步枪,如同海啸的怒涛般汹涌,几乎瞬间就冲夸了对面的防线。

他们对面的保塞联军,这时候经过了近四个月的消耗,剩下的已经不足二十五万,漫长的战争,无休止的死亡,缺粮少弹的窘境,早已经消磨尽了他们的锐气,实际上早已经失去了进攻的能力,现在突然遭到近两倍敌人的反攻,而且这里面绝大多数都初上战场,满脑子圣战思想的热血青年,冲锋起来根本悍不畏死,更何况还有堪称恐怖的炮火压制。

实际上两百门一五五重炮狂轰的时候,保塞联军就已经开始溃败了,奥斯曼军的攻击只不过加速了他们的溃败,近二十万溃兵毫无抵抗意志地向北狂奔,后面漫山遍野的奥斯曼军穷追不舍,被追上的直接扔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