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部分 (第1/4页)

挠邢尬镒士嗫嘀С拧5��堑慕峋忠讯ǎ�砉�苏馐焙蜃约憾疾豢碓T趺纯赡芪�炙�堑淖髡剑�绕涫侵泄�暮湔ɑ�乖诓煌6院诤I系脑耸湎呓�泻湔ǎ�腿サ奈镒誓苡幸话氲酱镆了固共级�筒淮砹恕�

在坚守了一周之后,美英联军主动放弃了这个千辛万苦才夺取的关键节点,向北撤到保加利亚境内然后跟从塞尔维亚撤出的会和在一起,然后直接向北攻入罗马尼亚,罗马尼亚当然没有能力抵挡这支可以说协约国最精锐的部队,哪怕他们缺粮少弹也不是罗马尼亚能够抵挡的。

而且谁都清楚这近五十万大军只是为了求生而已。这场战争已经到了尾声,没有必要再浪费士兵的生命,所以不但罗马尼亚人撤退到特兰西瓦尼亚山区任其通过,而且就连戈尔茨元帅所帅领的德军也在比萨拉比亚给他们放开了道路。任由他们进入乌克兰和俄军会师。

这里的战斗实际上已经停止,谁都明白战争结束了,奥斯曼境内的两百多万中国陆军正在涌入巴尔干半岛,然后冲向匈牙利。奥地利,捷克甚至德国,俄军永远不可能再攻破喀尔巴阡山区的防线。英俄联军也永远不可能打进布拉格了,五年的战争,几千万人的伤亡,整个国家的破产,一切都化为了泡影。

虽然英俄等国政府并没有下达停止战争的命令,但实际上各处战线上的枪声,都正在自发地平静下来,从比利牛斯山区一直到比萨拉比亚,原本正在厮杀中的千百万士兵都在相继停止了战斗,包括那些将军们,也都已经接受了这个命运。

唯一还在战斗中的,也只有遥远的北美了,他们和欧洲不一样,他们是在抵抗侵略者,当然他们的抵抗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圣彼得堡,一场大雪让这座俄罗斯帝国的首都完全变成了白色,积雪的街道上,三辆汽车缓慢向冬宫方向行驶着,坐在中间一辆汽车里的首相斯托雷平用忧郁地目光望着窗外,战争已经结束了,纵然失败了,也算是结束了,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虽然沙皇还在犹豫,但无论如何已经没有再打下去的意义了,哪怕需要割让整个乌拉尔山以东,那也就只能接受了,实际上他也很清楚,杨丰的底线不可能是伏尔加河,那片土地上生活着几千万俄罗斯人,中国人要去有什么用?光镇压抵抗力量就能把一个帝国拖死。至于三百亿英镑的赔款,那就只能靠谈判来解决了,能少点自然是好的,就算不能再少了也没什么大不了,只要俄罗斯帝国能够团结起来,用不了二十年就能恢复实力,那时候就算不掏,中国人又能怎么样?再来一场战争吗?傻子才那么干呢,德国人会乐死,再说就算打,俄罗斯帝国恢复实力后谁输谁赢还难说呢,要是俄国打赢了,大不了加倍让中国人还回来。

可是对于俄国来说团结起来恐怕很困难,因为刚刚他得到一份不确定的情报,俄国社工党的叛乱分子很有可能已经从国外弄来了大批武器,想想就知道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这些俄罗斯的罪人们下一步准备要干什么,必须以雷霆手段掐灭任何危险的火苗。

至于方法很简单,调动圣彼得堡驻军大规模搜查城北的难民营,如果真有隐匿的武器那么只能藏在那里,但这一点他必须先劝说沙皇下定这个决心,要知道那可不是一座普通的难民营,至少三十万被中国遣返回来的远东移民全都聚集在那片浩瀚的贫民窟里。因为食物短缺再加上严寒,那些难民们都极富攻击性,聚集起来跑到冬宫广场上闹事也不是一回了,圣彼得堡一个师的驻军主要就是看着他们,没有非常必要的情况下沙皇陛下不想惹这些家伙。

正在思索中,汽车突然的鸣笛声让他清醒过来,前面的道路上聚集了不少人,似乎在围观什么,把整条路都堵死了,最前面保镖车上司机不停地按着喇叭,人群才稍微挪动一下,但也就是仅能让汽车通过,透过人群的空隙可以看到里面有两个人正扶着地上一个人。

斯托雷平并没有多想,因为粮食供应不足,在圣彼得堡街头碰上饿晕甚至饿死的人已经毫不稀罕,他的汽车缓慢地从人群旁边走过,但就在这时候地上三个人突然跃起,紧接着人群惊慌地以最快速度散开,因为那三个人手中端着三支冲锋枪。

还没等保镖有所反应,三支冲锋枪各自对准一辆汽车同时喷出火焰,几米距离上子弹轻而易举穿透车体把里面打得一片狼藉,在弹匣打空后,三名刺客几乎同时从怀中掏出手榴弹,拉着导火索后从被打碎的车窗直接扔进了车里,然后以最快速度逃离。

可怜的斯托雷平首相这时候已经挨了两颗子弹了,紧接着在身旁炸开的手榴弹彻底结束了他的生命,当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