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1/4页)

山东倒是还有军队,巡抚福润此前编了福字军和东字军,刚编成还不到一个月呢,说实话把这样的军队派上去也未免残忍了点,不管是对聂士诚还是对他们都很残忍。

所以说后世形容甲午战争是李鸿章一个人对日本一个国家的战争,这也不是没有几分道理的,至少在鸭绿江失守之前,这场战争的确就是他一个人在撑着,虽然平壤之战还有左宝贵的奉军跟丰升阿的练军,但左宝贵本身也是跟李鸿章混的,至于丰升阿就不用提了,这货的甲午参战经历基本上就是跑。

在这种情况下李二鬼子能做的也只有上书求援了,当然就现在的交通状况,援军从天南地北赶来,那也是很需要点时间的,更何况还有大清国那拖沓的官僚体系,和很多人包括最高统治者的漠然,反正仗还没打到鸭绿江呢?再说淮军不是很能打吗?那就让他们继续打好了。

于是第二次牙山之战就这样开始了,清军七千对日军一个不太完整的整编师团,好在第六旅团废了,唯一能让他稍微放心点的,就是新买的二十挺马克沁和一百万发子弹全给前线送去了,另外还搜罗了二十多门格林炮,而且汉纳根也去了朝鲜,这些天在他和博福斯公司几名雇员带领下在前线修筑了以机枪为核心的完善防御体系,还有就是后勤供应充足。

这一点是李鸿章最最放心的一点,仁川海战的胜利确保了运输线的畅通,虽然吉野号修复,但松岛号却又进了船坞,而且伤得极重,没有两个月是出不来的,但北洋水师各舰虽然都受损,却都只是皮外伤,哪怕不修都能继续战斗,苦味酸虽狠但六吋榴弹想真正伤到铁甲舰还是很困难的。

至于物资储备问题这个他就可以说完全笑傲东瀛了,原本历史上日军占领旅顺后,光炮弹缴获了几百万发,光子弹缴获了几千万发,如果没有这些缴获,他们恐怕连接下来的战争都维持不下去,现在这些可都随便聂士成几个在牙山使。

第六十七章 平壤

左思右想之下,李鸿章还是决定把徐邦道的人调到牙山去,要知道现在淮军中,他最亲信的两员大将可是都在那儿,而且固守牙山就等于把日军拖在了汉城以南,这样北方的军队就可以源源不断进入朝鲜,如果把战场锁死在朝鲜,日本人得不着好处,再在国际上找人调停一下,想结束战争并不困难,即便是缺乏现代军事思想,他也很明白战争这东西,说到底打得还是钱,小小的日本在这一点上跟中国完全没有可比性。

虽然这样最后会让淮军遭受不小的损失,但战争同样也是一个扩军的好机会,现在这种兵力捉襟见肘的局面,说到底还是因为朝廷对自己的不信任,限制淮军的扩充,就像聂士诚这些人,哪个头上不是顶着总兵,提督的顶戴,结果却只能一人带个一两千甚至几百的军队,按照军制一个总兵怎么着也得上万人才行。

这时候李鸿章才发现,这场战争好像并不是什么坏事,至少对他来说既是危险也是机会。

就这样驻防天津的徐邦道部拱卫军开始在天津登船,然后海运牙山,而就在他启程的同一天,战斗却在一个谁也没想到的地方首先打响了。

朝鲜三登,一队身穿号衣的清军骑兵正在纵马狂奔,数量大概有三五十人,为首的军官腰里居然还扎一条红带子,拎着手枪跨着腰刀看上去倒也杀气腾腾,把路旁的朝鲜人吓得赶紧躲开,正在这时候当地一名朝鲜官员却突然跑出来迎候路旁。

“干什么?”军官带住战马喝道。

“将军大人,刚刚下官听到猎户传闻,西边好像有倭人踪迹。”这名官员忙说道,实际上这时候的棒子们对中国还是很有感情的,甲午之战中他们通风报信和下绊子让日军可以说吃尽苦头,只是清军太不争气,这个就怨不得别人了。

军官的眼睛一下子亮了,他本来就是侦骑,桂太郎的第三师团部和大迫尚敏旅团自从在元山登陆,就一直行踪不明,到达平壤的四大军对这支日军可是格外小心,因为丰升阿部练军基本都是骑兵,所以侦察这活儿基本上由他的人来干。

问明方向后,这名军官立刻一挥手,数十骑狂奔而去,刚跑到僻静地方,一名清兵催马上前低声说道:“爷儿,咱们回去报个信就行了,用不着去犯着险吧?”

“怕什么,这天下是老子家的,总不能看着那些汉奴耀武扬威吧?倭人有什么好怕的,连聂士诚那帮人都能把他们杀得人头滚滚,老子身为满州天潢贵胄难道还不如那帮奴才!”军官大咧咧地说道,他周围立刻一片附和之声。

“爷儿,那枪子可不长眼呀,当年太老爷不就是跟着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