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 (第1/4页)

早有人提前告知刘璋,当朝太尉,齐国公刘备派遣麾下荆州典农从事兼左军师诸葛亮为使前来拜访。刘璋也是颇感意外,连忙下令好生安置在馆驿,同时下令次日在州牧府设宴款待诸葛亮,成都的文武官员尽皆随他前往成都城外迎接。

“诸位,这诸葛亮突然前来,所为何事啊?”前一天晚上,刘璋召集身在成都的重要文武官员合计道。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张松道:“想必乃是前番主公助其攻打张鲁与南蛮,特遣使前来答谢尔。”

“若是遣使答谢,何故迁延至今呢?须知战事早已平息了呀!”黄权皱眉道。直觉告诉他,这个诸葛亮来得没那么简单,可是一时间也觉察不出来哪里有什么不对。

“多半如张公所言。我等虽早已平息战事,但刘皇叔直至岁末,才平定孙氏乱党,眼下开春便遣使到来,也算不上迁延日久吧!”

法正略一沉吟道。这一说大家倒感觉还差不多,毕竟人家还要过年嘛。刘璋看众人没有异议,当下也道:“既是如此,明日诸位随我一同迎接这位诸葛军师便是。”说完这话,众人又聊了些别的事,也就散了。临走时,张松悄悄地给法正递了个眼色,后者会意,跟着张松一起乘车离开,直至张松府上。

“孝直,你说刘皇叔突然遣使到来,所为何事?”二人在张松的书房中坐定后,张松问道。

“答谢固然是要答谢的,不过据我所看,汉中的那位张教主,怕是要有麻烦了。”法正想了想道。

“孝直,你说主公是何等样人?”张松忽地问道。

“仁慈之主。”法正有些谨慎地道。

“此言不假,主公确是仁慈之人。但是依我看来。主公虽然仁慈,却无入主之威严。其人虽然爱惜百姓,却也是贪图享乐,荒废政事。若在太平之时,尚可守牧一方。但如今乱世之中,只怕这西川之主,非其所能当也!”

张松有些惋惜地道。

“永年兄,慎言慎言,小心隔墙有耳!”

法正神色微变,连声喝止道。

“哈哈,孝直所言不差,隔墙果然有耳!”伴随着门外一声长笑,接着走进来一人。张法二人神色大变,待看清来人是谁,这才放下心来。“子度,你吓煞我等也!”张松颇有些庆幸地道。

“呵呵,孝直,适才永年所言,亦是我心中所想啊!”来人不过三十多岁的年纪,正是二人的至交好友孟达孟子度。

“孝直,你我皆是熟人,不妨明言。前番曹操六路大军齐进之策,被你说破,主公反而发兵汉中与南中。以你之意,只怕也不仅仅是为了蜀公着想,亦是为寿舂的刘皇叔着想吧。”张松一看来的是孟达,索性敞开怀谈论。

法正闻言微微一愣,随即苦笑道:“永年兄果然明察秋毫,我早知此事瞒不过你。”

“孝直,你为何吃里扒外,为这刘皇叔出谋划策,难道在你心中,他就那么值得你为之效力?”孟达也是话里有话地问道。

“不过十年,由一县令而至当今国公,坐镇五州之地。这等人物,二位以为如何?”法正笑着反问道。

张松孟达闻言不禁默然点头,孟达更是叹道:“英雄!”

“如此英雄人物,更兼仁义之名传于天下,深受百姓爱戴。子度,永年,若能投奔这等人物,也不枉我等一身所学啊!”法正意味深长地道。

“既是如此,孝直,你认为该当如何?”

孟达感慨完毕,连忙问道。

“眼下尚无定论,先弄清诸葛亮此行的用意再说。”法正还是选择一个比较稳妥的做法。三人再计议良久,法正与孟达这才告辞各自回家。

次日,刘璋亲率文武官员,出成都城外十里迎接诸葛亮的到来。“亮官职卑微,怎敢劳蜀公远迎!”诸葛亮纵是料事如神,也没想到刘璋这么好客,居然亲自率人前来迎接,连忙主动上前施礼道。

刘璋倒是不以为意,当下笑嘻嘻地先为诸葛亮介绍蜀中的主要人物,然后众人一同返回益州牧府中,给足了诸葛亮面子。

待众人坐定,交待完场面话之后,诸葛亮也是开门见山地道:”亮此番入川,乃是奉我家主公之命,特为答谢当日蜀公助我荆州抵御张鲁与南蛮。主公曾言道,他与蜀公本是同宗兄弟,只因公事繁忙,未能亲自道谢,这才命亮前来。此乃主公亲笔信,另附薄礼,还请蜀公莫要推辞。”说完,递上两封书信。

“玄德兄长真是太客气了!”刘璋闻言疑惑顿消,笑眯眯地接过诸葛亮递来的书信。先看刘备的亲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