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 (第1/4页)

赵峰知道,自己树大招风,在西川这些年,没少有人在刘备面前讲自己的坏话。每到此时,全仗着糜竺和鲁肃他们这些徐州的同僚们为自己辩白,自己才不至于孤立无援。现在到了关系所有徐州人利益的时候了,自己可不能拉稀摆待。否则自己不仅会不容于徐州派,别的人以后也要绕着自己走。加上赵峰自己前世就是来自徐州,对徐州就有一种下意识的亲切,这种时候就更不会犹豫了。更何况政治漩涡,一进去可就不好出来啦!

“子仲所言甚有道理,若是迁延时日,等永公子长大成人,再让庞士元那帮人闹腾起来,可就不妙了。”如果说纯种自勺文人糜竺说话还算含蓄,那么儒将出身的吴巨,就说地比较直接了。不过他这一开口也好,彻底捅破了那一层窗户纸之后,大家说话也从容些。

糜竺看众人均是附议,当下正了正衣冠之后,对鲁肃和赵峰道:“子敬,伯涛。我徐州众人之中,若论才干权势,无处你二位者。子敬你与三将军交厚,伯涛更是和二将军父子交情匪浅。此事,还需你二位鼎力相助啊!”

(未完待续)

第三十三章 许昌夜话

糜竺这么直白地一说,赵峰和鲁肃顿时就被众人注视着。好在他二人都已经习惯了被人注视,倒也没什么不适应的。

于情于理,赵峰不能不帮糜竺这个忙。但是具体怎么帮,赵峰知道,自己这方面可就不如鲁肃了。人家历史上可是在多疑的孙权手下都能如鱼得水,这点小事还不是手到擒来。

果然鲁肃开口了,但是他这一开口却是有些出乎众人意料。“子仲,长文,你们的意思我都明白。可是你们知不知道,你们恰好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人。”鲁肃徐徐地道。

“谁?”糜竺有些莫名其妙地问道。

“主公!”鲁肃言简意赅地道。看着眼前一脸茫然的众人,鲁肃徐徐道:“诸位,主公虽然喜怒不形于色,但心如明镜,恩威素著。

如今主公正当壮年,春秋正盛,若是我等催促其立嗣,只怕并非明智之举啊!”鲁肃这话一出口,众人均是一脸若有所思。赵峰仔细一想,似乎现在就催着刘备做决定,也确实有些不太合适,甚至是犯忌。毕竟刘备才四十多岁,身子骨好的很,没必要这么考虑子嗣的事。

“子敬的话虽然有道理,但是就怕夜长梦多啊!”糜竺担忧地道。鲁肃呵呵一笑开口道:“大公子身为嫡长子,得蒙公佑和叔至教导,素来贤良,何愁不得嗣位?只要大公子贤良,纵然是庞士元翻云覆雨,又能如何呢?”

“此言不假!”赵峰听了鲁肃的话,感觉还是这样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好。要是整个刘备集团现在把全部力气都花在内斗上,却放着曹操这个大敌在北面,未免有些本末倒置。

“那依子敬之见,何时该进言主公,以让大公子继承嗣位呢?”糜竺想了想之后提议道。鲁肃抚了抚自己的山羊胡子,继续微笑道:“我看若是八年之后,大公子弱冠之时,主公尚未立嗣,我等便可顺理成章,谏言主公了!”

“八年?”不说是糜竺,其余众人都是大吃一惊,这也太长了吧。“八年之后,三位小公子不过**岁,届时大公子却已成年。到时候,谁还能与大公子相争昵?又或者,不到那时候,主公就已经立大公子为嗣了!”鲁肃看众人有些惊讶,连忙开解道。

“也只能如此了!“赵峰叹道。他们二人这么一说,其余的人也只好先这么作罢了。众人又说了一些别的闲话,也就各自散了。赵峰临走之际,却被糜竺在袖袍上拉了一把。

“子仲,何事?”赵峰知道糜竺不会无的放矢,连忙问道。

“赵将军,犬子建武,今年已经二十岁了。这小子不爱读书,却爱舞刀弄枪好勇斗狠。竺无奈,只能让他在军中任个校尉。今日冒昧相求,还请将军将他带入川中,平日里若是得暇,也好提点一下犬子。”糜竺笑道。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赵峰感叹道。糜竺对自己还算不错,这么多年自己不在徐州,但是他的酒庄和盐场,一直都有自己的股份。虽然有些拉拢的成分,但是自己提点一下他的儿子,就像当初的马谡和诸葛均一样,也不过是顺手为之,当下一口应承下来。

糜竺的“逼宫”被鲁肃扼杀在摇篮之中,当天赵峰就回到了汉寿城中自己的1日宅之内,依1日是抓紧时间享受这难得的假期。不过似乎老天不给他机会,享受这难得的闲暇。不过这样的机会对他来说,实在是太过奢侈了点。转眼间刘备给他的两个月假期已经快结束了,赵峰也只能收拾一下,暂别自己的妻儿,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