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 (第1/2页)

里,诸葛亮顺手拿起一份前几日法正上交的公文,展开之后对众人言道:“诸位请看,上个月法孝直以广柔县令江灿贪污官银为名,将其处死。要说江灿贪污官银,确实不假。可是江灿到底贪污了多少,该不该判死,这就不好仓促定论了!”

“有道理!”诸葛亮这话相当合情合理,众人听了都是连连点头。不过随即黄权皱眉问道:“孔明,那依你所言,这和法孝直大肆报复,又有何关系呢?““当然有关!”诸葛亮微笑道,随即话锋一转道:“益州自刘季玉父子掌管以来,法令荒废,政令不通。赏罚封敕,皆无法可依,纯是凭借为政者一己之喜好而定论。正是因此,才造成东州派和益州派相互敌视,数十年来争斗不休。以亮之见,法孝直之所以敢这么肆无忌惮地报复,症结便是在与无法可依,这才使得他如何处置,可以全凭一己之喜好。若凡事均有法令可依,则其人必然无法像如今这般放肆。”

“有道理!”这次就连赵峰都是有些拜服了,诸葛亮这下算是把问题总结到根子上了。

法令荒废,太过依赖人治而不是法治,这才是益州乃至整个天下治理混乱的根源所在。再碰到天灾**,当权者不恤民生,自然是动乱频繁了。

“那依孔明之见,该当如何呢?”黄权知道诸葛亮自然还有下文,连忙示意他接着讲。

却见诸葛亮胸有成竹地道:“亮有感于吏治败坏,法治不兴,长此以往国家根基动摇。有鉴于此,亮便和秦子敕、谯正南等人多番研讨,想要拟定一份新的,完备的法令,以规范吏治,安抚民生!”

“原来如此!”黄权点头道,这时王累眼睛一亮道:“如此说来,前一阵子孔明你和秦子敕他们多番商讨,为的就是此事?”

“正是如此,忙活了许久,总算是拟出一个大概了。只待送呈将军和主公定夺了!”诸葛亮笑道。赵峰这才想起来,历史上蜀汉的条令,部是诸葛亮和秦宓等人拟定的。看来他们二人在这方面,确实是很有一套啊。

“如此便好,不过将军,这件事非仓促可定。最近法孝直也是太过分了,您可不能坐视不理啊!不然的话,还不知道有谁要倒霉了。”黄权的危机意识非常强,可不想让法正继续这么嚣张下去。

“我自有分寸,不会让他继续如此这般!”赵峰点头道。就在这时门人来报,说是法正求见。

“将军,我等告辞!”黄权和王累听说法正来了,顿时脸色一变双双拍屁股告辞。赵峰和诸葛亮面面相觑,感觉简直有些好笑。

“见过将军,诸葛别驾!”法正进门后匆匆和二人行礼道。“孝直何须多礼,不知孝直今日前来,有何要事啊?”

“非为其他,只是我蜀郡原任郡丞娄赞前日因贪赃被诛,如今蜀郡郡丞一职空缺。今正推荐一人,此人才学过人,足以胜任此职!”

法正也不虚套,直接说明自己的来意。

奶奶的,就知道你小子没别的事。法正所说的那个娄赞,也是法正昔日的冤家。所以法正上任后没多久,就把他给弄死了。现在巴巴地跑过来推荐谁来接任他,看样子是要趁胜追击,培植自己的势力了。

“未知是何人,竟得孝直如此推崇啊?”

赵峰也有些期待,看看法正能翻出什么花样来。

“此人姓彭名蒙字永言,广汉人士,为人颇有才学。昔日出仕于刘季玉时,曾因诽谤而获罪,被贬为庶民。如今主公志在北伐,正是用人之际,这等大才岂可抛之荒野,故而正推荐其人。”法正笑道。

晕,原来是这厮啊!赵峰听完这话也是有些失望,原本还指望他给自己挖掘些人才的,没想到最后隆重推出这个宝贝。对于这个彭蓑的底细,赵峰还是比较了解的。此人虽然有些小才干,但是比起黄权他们可就差远了,而且此人脾气极臭,狂妄自大,和不少人都搞不好关系。当初刘I章要定他罪的时候,居然是很多人争先恐后诬告他。做人之失败,可见一斑。

现在法正推荐这厮,看来他们交情还不错啊。不过这也正常,法正就是个比较疏狂的人。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性情相近的他们自然气味相投。

“蜀郡乃是益州治所,甚为重要。郡丞一职,肩负协助郡守,治理地方之重任。孝直你足智多谋,但是身为文人,武略却是不足。我看这郡丞一职,还是由武人来担任,更为妥帖啊!孔明,你认为呢?”赵峰稍一思索之后,向诸葛亮问道。

“将军所言不差,我看高翔将军为人谨慎,前日关陇之战平定陇西诸县立下大功,尚未封赏,不如就让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