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部分 (第1/4页)

现在,曹操和刘备暂时停战,自然不能放着这么一个大的隐患不管,因此自开春之后,曹操就派大将张颌率军剿灭黑山军。张颌乃是镇压黄巾的老手了,当年的吴敦等人就是被他弄得无处藏身,这才被迫投了刘备。现在张方与之交手,也是节节败退。

黑山军号称三十万,但事实上那是所有拖家带口的人,才有三十万。可是经过张颌这~顿打击,也就剩下不足二十万了。要是论兵力,倒还有个三四万。可是这点人手,想要在乱世中立足,实在是干难万难。张方无奈之下,也只能率领部众退回太行山的深山,准备像山越人一样,做个山林之民吧。

到了今年,司马懿突然派自己的亲信王双潜入深山之中,和张方取得联络。王双告诉张方,司马懿愿意收留他们。太行山处于河东郡与冀州之间,王双建议张方,可以潜入司马家势力范围内,以便栖身。

张方一开始自然是不信,不过后来太行山一带爆发了小范围的水灾,黑山军生存更是困难。与此同时,司马家却是主动接济他们。张方感念其恩,这才答应与司马懿合作。在司马懿的建议下,一部分不愿啸聚山林的黑山军,就混迹在逃难的灾民中,开始逃到河东郡讨生活。司马懿家大业大,田地甚多,将这万把人安置了下来。当然,对外都是说这些人都是灾民,司马家只是收留而已。但是这种事毕竟是瞒不过自己人,司马孚所说的司马懿收留死土,就是指的这件事。只不过那一次笼统拖家带口不过千把户,数千人,这种事倒也不算太引人注目。毕竟这年头,世家大族趁着天灾收留灾民充作佃户,是再正常不过了。

如此一来,司马懿获得了张方的信任。黑山军不下数万,有了这一支得力臂助,司马懿才得力施展手脚。只待刘备和曹操再次开战,自己就好从中取利。与此同时,司马防趁着此番九品中正制选官之际,选拔了一些自己的亲信担任河东的备级官吏。这些虽然曹操有所知晓,但是司马家乃是河东豪门大族,选拔些自家的亲信也属正常。况且就算是司马懿想起事,光靠河东一郡也不足以成事。等到司马防死了,曹操这仅有的一点疑虑也就消散威云烟。谁会想到,他已经整出这么多的花样了。

就连后来赵峰知道司马懿居然未雨绸缪到了这个地步,也只能感叹这家伙实在是太阴了。只是他还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历史上隐忍多年的司马懿,现在却要铤而走险?

赵峰不知道的是,司马懿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历史上司马懿熬了四十年,慢慢积攒起名望和实力之后,这才开始夺取曹氏江山。但是现在和历史上大不一样,首先就是鼎足三分的架势已经不复存在了。眼下刘备和曹操实力相差无几,在接下来的一战中,谁要是落败,那么基本上就注定要彻底失败了。不出十年,天下必然会一统。正因为如此,司马懿才会铤而走险提前举事。同样也正是因为如此,上次司马懿才会给曹操出那么个看似对曹操有礼,实则暗助刘备的兵围许昌之策,为的就是让两者之间的实力稍微平衡一些,这样他们对峙的时间越长的话,自己也就更有机会从中取事。

算盘打到这个地步,当真是已经不能用精来形容了。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现在曹操和刘备,就相当于历史上原本对峙的曹操和孙权,而司马懿则威了当时的刘备,实力薄弱。因此他只有趁着曹刘交兵之际,才能从中取事。只是从曹刘口中夺食,岂是那么容易的?司马懿准备到现在,掂量掂量自己手里这点筹码,要说够的话,怎么也都有些勉强。但是正所谓富贵险中求,想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也只能硬着头皮来了。一旦事成,至不济也可割据一方,角逐天下。这个诱惑对司马懿来说,实在是太大了,他是绝对不可能不下注的。

这其中的奥妙,此时赵峰还不知道。现在的他,忙着在西川操练兵马,为下一次北伐作准备。虽然张任和黄权都认为今年年成不错,可以适当地再招募一些新军。但是本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赵峰考虑再三,在招募了无前飞军之后,也只是稍微招募了五千士兵,让他们充实一下地方守卫。

“眼下十余万川军,除去东三郡和汉中,我川中还有九万人马。若是北伐之时,还需留下万余人配合郡国兵以守卫南疆。如此一来,待我汇合了汉中的子龙还有东三郡的叔嗣之后,加上陇西的沮授和田丰处,兵马也可有个十二三万。此外西凉马孟起那里,还可调动不下四五万人马。如此一来,足以夺取关中,大破夏侯渊!”看着桌上的地图,马谡侃侃而谈道,语气里满是自信。这一天正好张任前来汇报新军操练情况,索性众人就探探军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