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部分 (第1/4页)

杨宗志听得眉头大皱,赶紧道:“是不是人人头晕脑胀,而且止不住的想要呕吐?”哈克钦面色也隐隐透出一股青色,听了杨宗志的话,神情一愣,哑然道:“大哥……你……你都知道了么?”

杨宗志道:“这便不对了,一路过来,你们吐蕃国的使者们本就是自备饮食,吃饭与喝水与我们大军一直都是分开的,怎么会一道患下了同一种病状,这说不通。”

杨宗志转头道:“军中的郎中在哪里,快快唤他过来。”不一会,来了一个郎中进来拜道:“少将军。”杨宗志一把拉住他,急问道:“你来看看,他们现在这种状况,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郎中道:“小人早就看过了好几个人了,他们这情形不像是食物中毒,小人又去检查了日常饮水,那清水是从變州大营旁的井水打出来的,井水清澈,也没有任何的问题。”

杨宗志嗯的一声,沉吟道:“那还有其他什么可能性?”那郎中神色幽幽的道:“恐怕……恐怕当真是有鬼魂上身,大家进山之前没有拜山,许是惹怒了镇山的精灵,这便……这便……”

杨宗志听得大怒,恨不得一脚踢在他的脸上,而且身边众多军士,听了他的话更是惶恐的惊叫,杨宗志又兀自硬生生的忍住,呵斥道:“没有的事,这些什么鬼神都是莫须有的事情,有谁见过鬼魂,又有谁看到过镇山的土地精灵,你是医者,救死扶伤是你的本分,怎么也来说些没有道理的话。”

军中的两万军士们大多都曾经听说过杨宗志的威名,知道他过去领兵在北郡大破蛮子的铁骑,后来他们跟了杨宗志出洛都,杨宗志一路上亲切和蔼,没有任何的将军架子,大家对杨宗志不觉都心服口服,也是发自内心的崇敬,他们方才听了郎中的话,个个吓得浑身一机灵,西蜀大山里夜晚不再是酷热,而是清凉带着寒气,身边蚊虫众多,大家一害怕,更是觉得身上冰冷,说不出的恐惧之意。

只是大家听了杨宗志振振有辞,不觉又多了一股希望,只盼望这往日里无所不能的少将军,能够带着大家走出深山,一个也不少下,才算心安。

杨宗志背着双手,在山道上走了几步,夜深露重,不觉又微微起了雾气,杨宗志转头看见,心中却是暗自叹息,想起了那日与何淼儿一道去黄龙山的后山,见到对面小楼上的筠儿,那日里山顶上也是这般浓雾封锁,浑然看不见方圆里的旁人。

只是他看着这些湿湿的雾气,感到自己也有些呼吸急促,隐隐察觉到心跳比过去快了不少,脑中却是急急的闪了几下,他凝神去细思,一时还是没有摸着头脑,哈克钦在一旁着急的道:“杨大哥,若是再耽误时刻,想不出办法来,那这些患病的军士会不会好像瘟疫一样的传播,我们……我们是不是先把情形严重的隔绝起来,再来看看。”

杨宗志听到这里,突然脑中敞然一亮,差点跳起身子来,大叫道:“瘴气……这不是雾气,这是热瘴气!”

哈克钦和牛再春等人一时愣住,不知道他突然大吼什么,目光直直的看住了他,杨宗志恍然过来,道:“我过去与爹爹来到西蜀的时候,爹爹曾经指着这万里绵延的大山说道:‘西蜀气候潮湿,又多有疾雨忽然飘过,这样动物尸体和树根腐烂之后,便被这些潮气所汇聚,在山林中形成了热瘴气,当年诸葛亮七擒孟获,也曾在西蜀的大山里着了此道,只是诸葛亮博学多才,为人又谦逊谨慎,所以找了当地的土著来询问,弄清楚了瘴气的来源和成因,采用山里面的草药制成‘诸葛行军散’和‘卧龙丹’,才避免了大军尽数覆没于茫茫大山之中’,看我们眼前的情形,只怕也跟当年的诸葛大军一模一样。”

众人听得似懂非懂,茫茫然的点点头,只是看杨宗志说的坚决无比,对他又多了几分信心,杨宗志转过身来,对着郎中道:“你过去有没有研究过治疗瘴气的草药,知道是哪几味么?”

那郎中嗔目道:“小人……小人自小生活在北方,从未听说过瘴气之说,而且……而且小人擅长的乃是刀伤骨折,所以才被征入大军中作了随军的郎中,这治疗瘴气的草药么……就……就……”那郎中说到后来,结结巴巴的说不下去,杨宗志等人一见便知他是束手无策。

大家一时不觉都七嘴八舌的想着办法主意,杨宗志也急急的想了好久,当年爹爹只说了瘴气的成因,却没有说出如何治疗瘴气的办法,他来来回回的走了好几步,突然又道:“来人那,快去生些火堆起来。”

哈克钦摘下自己的方帽,疑惑道:“大哥,这山里面夜露深重,虽然有些寒气,但是也还不至于到要生火来烤的地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