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文化差异 (第1/1页)

好书推荐: 得道长生

两天后。 波士顿唐人街。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 狭窄的街道两旁,店铺内琳琅满目,灯笼摇曳生姿,散发出华人聚居区独有的氛围。 空气中混杂着污水的臭味和小吃的香气,刺激着行人的鼻腔。 陆时和古德曼穿过人群。 以往,看到美国人,这里的居民都会多看两眼, 但今天不同, 因为有《大佬》上演,相对封闭的唐人街迎来高光,许多美国人来此, 这半个小时,居民们都已经见怪不怪了。 古德曼踮着脚,小心地绕过一个水坑, 街边的海报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陆爵士,你看。” 陆时投去视线。 只见海报上写的是: “ 昆曲为魂,秦腔为骨; 历经风雨,国粹新剧。 ” 到这儿还正常。 下面就比较通俗了: “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票价惊爆! 详询华城剧院! ” 旁边还画了一个武生的脸谱。 能看得出来,海报的画工并不懂什么“国粹新剧”,只能往京剧上扯。 古德曼十分兴奋, “真好!韵味很足!” 陆时好奇, “怎么有韵味了?” 古德曼手舞足蹈的比划着解释:“你看那个画片,再看那些文字,多美啊!” 陆时:“……” 只能说,距离产生美, 就像“只因你太美”,用阿拉伯语写就是瞬间变得高大上。 两人接着朝剧院的方向走, 身边时不时有美国人的马车经过,溅起一片泥水。 好不容易挪到剧院, 门前已经聚集了茫茫多的人。 华人占多数,与白人泾渭分明地分成两拨。 他们都在议论着, “这次的戏剧好像是汉语。” “听不懂。” “那能好看吗?” …… “唉……咱们的戏也要学鬼佬,肯定会变成四不像。你看看鬼佬研究的那些东西,什么魔术、什么咖啡……不如去吃抢粉。” “你能不能有点儿追求?就知道吃那个破肠粉。” “你个北方粗婆娘,懂什么!?” …… 直隶话、粤语、闽语、英语…… 什么都有。 听得陆时脑瓜子险些一分为n。 (ps:为保证阅读流畅,就全写普通话了。) 古德曼问道:“陆爵士,还有多久?” 陆时摸出怀表, “还早,得半个小时。” 古德曼便提议道:“那可以四处逛逛,买些小吃。咱们这次特意不乘马车,不就是因为你想看看唐人街的风貌?” 伦敦也是有华人聚居区的,但规模肯定比不了纽约、东京、波士顿等地。 陆时穿越而来,不可能不好奇。 古德曼也爱凑热闹,拉着他往旁边的肠粉铺子走, 他对摊主说:“你好,给我来一份。” 摊主是个四十岁左右的大叔, 他瞄了眼陆时, “这是伱老板啊?” 陆时“啊?”了一声,没反应过来。 摊主翻个白眼儿,说道:“既然是你老板,那你特么让他拽什么英语啊?你替他说不就完了?这里可是波士顿!” 陆时满头黑线,  ̄□ ̄|| “那就……那就来一份。” “啧……” 摊主咋舌,开始拉动那些抽屉式的蒸笼。 古德曼看得兴奋, “有趣!真是有趣!” 摊主摇头嘀咕:“土老帽~” 随后,他转向陆时,闲扯地问:“你是从哪个堂口出去的?” 陆时一怔, 没想到,连夜市的小商小贩也被迫加入了堂会。 但仔细考虑,好像又很合理。 波士顿唐人街的建立源自1870年美国大罢工, 为了取代罢工的工人,华人被马萨诸塞州的企业雇佣,并在十年之内“建立”唐人街。 之后便是1882年的《排华法案》,美国人将经济衰退怪罪于华人。 如此背景,大部分人会加入堂会自保。 陆时心中感慨, 一时间,不知该如何作答。 见他长久的沉默,摊主苦笑,觉得自己问得多余, “当我没问罢。你都跟鬼佬混了,堂口什么的,确实没甚必要。” 陆时正准备解释, 忽然,摊主一声吆喝: “好咯!” 他手法熟练而迅速,一张薄如蝉翼的肠粉皮便铺在了盘里, 接着,他在皮上铺上蒸熟的肉馅、翠绿的葱花,再用刀快速划成几段,遂将盘子递给了古德曼。 古德曼啧啧称奇: “好厉害~” 手一摸盘子边,赶紧缩回, “怎么这么烫啊喂!” 摊主撇撇嘴,低声对陆时说:“鬼佬什么也不懂!咱这肠粉,多少人排队候着吃、抢着吃,甚至被称为‘抢粉’。给他吃了,真是牛嚼牡丹,白瞎!” 陆时看看铺子的布置, 摊位右手边立着一块木制的柱状招牌,上面用红漆书写着“正宗”两个大字,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