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儿孙自有儿孙福 (第1/1页)

“不能见那宋之景,急煞俺。” 张飞将纸条匆忙写就丢进光幕,以附和那二凤陛下。 看着三弟眼巴巴盯着光幕转圈,刘备都有点眼晕了,干脆出言劝道: “三弟若是欲知这宋皇家事,大可等以后得空,如方才一般写字条询问便是。” 张飞遗憾咂咂嘴: “大哥你这就不晓得了,听那赵大转述如何比得上亲眼目睹?” 旁边跪坐着同样满眼期待的马超也一起点头,十分认可。 说着说着张飞一时间还有点遗憾,突发奇想对着认真光幕拱了拱手道: “光幕光幕,后辈后辈。” “俺想要行那穿越之法与那赵大助拳,能通个方便否?” 张飞满脸认真,光幕岿然不动,丝毫变化也无。 于是张飞也只能无奈搓搓胡子,继续踱步绕圈。 孔明顿时失笑: “翼德倒是个伶俐人,竟还能动心思想要为那宋皇分忧。” “这哪是分忧。” 刘备哪还能不了解自己三弟,一语道破道: “那赵大军旅出身如何不能制这赵二?翼德不过是想要看热闹罢了,且说不定还能对那宋太宗踹上两脚呢。“ 孔明一时哑然,张飞嘿嘿一笑也不反驳,而是溜过来与刘备捏着肩膀好言道: “这般看来,阿斗真与兄长省心也。” 这话虽然听起来一时有点怪,不过刘备也是点点头承认。 旋即张飞便打蛇随棍上,道: “既如此不若召封儿至长安,与阿斗添兄弟之情谊。” 对刘备来说,这个提议说不意动是假的,毕竟哪个父母不愿享受子女绕膝之欢得享天伦? 而且如今算来他不过也就刘封和阿斗两子,但想想此前过年时刘封给他写的信,最终还是拒绝道: “封儿自有远志,吾……不当阻也。” 荆襄之战后述功,马谡被刘备重新调至长安为将军府掾曹,平时出出主意跑腿办事皆相当尽职,只要不让其领军便算得上一个良吏。 糜芳则简单,糜竺亲自将这个便宜弟弟放在身边,且处处留心不让这弟弟涉军政,严令其钻研算术以晓商事。 刘封稍微复杂一点,刘备初召留军不从,一个月前甘夫人孙夫人吴娘子偕阿斗至长安,刘备心念团圆,仍不从。 不仅不从,而且还送回来一封言辞恳切的长信,称自己虽为左将军之子,然下不能安民上不能讨贼,自请从军开边,等封侯日自向父亲表功云云。 因此虽然有所意动,但最终刘备还是摇头,轻轻拍了拍三弟的手臂以示嘉许。 张飞略有怅然,虽是劝兄长,但心下念的反而是二哥。 欲匡汉室,则兄弟难团圆? …… 甘露殿。 既不能看兄弟相争,那赵大又一言不发,整个殿内都让人昏昏欲睡了起来。 李世民勉力骂了一句: “这不能言那不能说,皆不能秉笔而言,这史书又有何用哉?” 这虽已经是贞观群臣的共识,但杜如晦也还是跟着叹了一声: “这宋初勋贵宗室的离奇之亡,未免太过多了一些。” 魏征与房玄龄一起点头,房玄龄更是简短评判了一句道: “这赵二相比其兄,更德薄。” 魏征也叹口气,最初知晓这宋朝崇儒时生出的兴奋感在此时也早已消失无踪,更是出言道: “德不称,祸必酷;能不称,殃必广。” “德薄者志轻,踞尊位,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 对这赵二鄙弃了一番,魏征反倒是有点茫然了,从后世所言来看亦有诵经典,但同样也能看出儒生早已式微。 莫非儒家先贤所盼望的大同之世终究只是个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群臣皆懒洋洋的交头接耳,互相轻声讨论这宋将如何。 在一旁勤恳记录内容的褚遂良则是心中暗暗警醒,史官为国立传,笔直则国正,国正则可为世人垂范可为后世明鉴,当引以为鉴也。 【从金匮之盟也不难看出,即便是赵廷美身亡,赵匡胤之死带来的余波也依然没有彻底消散。 而这就不得不提到宋太宗一朝后半程的关键人物:赵普。 根据史册留下的只言片语来看,赵廷美从谪居洛阳到远迁房州,当中主要的出力的人物就是赵普。 比如知开封府李符上表说赵廷美丝毫没有悔过之心这件事儿,就是赵普在后面唆使。 另外在赵廷美案当中倒了大霉的还有前宰相卢多逊,不仅一撸到底还被发配崖州,这位便是赵普的前政敌,排挤迫害赵普的就是他。 因此不管怎么看,金匮之盟事件前后赵二和赵普的各取所需味道就非常明显: 你帮我杀政敌,我帮你诬宗室,合作相当愉快。 《宋史》对此的评价是“廷美废,多逊南迁,普之力也”。 不过金匮之盟换来的相位屁股还没焐热呢,赵普就被第二次赶出了汴梁,这次的原因倒是相当简单: 赵元佐不喜欢他。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