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稍逊风骚 (第1/1页)

好书推荐: 秦风飞扬

【回过头来看,赵二看不起秦皇汉武,对二凤也锱铢必较,除开本人有点拎不清之外,更大原因也是因为秦皇汉武在唐宋时的风评变化。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前面说过的少年天子哲宗。 哲宗赵煦执政时,曾让苏轼之弟苏辙臧否朝政,而这当中便不可避免要谈到前朝得失,也就是宋神宗时。 苏辙用“父作于前,子救于后,前后相济乃圣人之孝也”的逻辑,将宋神宗比作汉武帝历数西汉时的种种弊端。 马超感觉还是低估了三将军的脸皮:你这叫看懂了?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 不过话都说到这儿了,不妨顺带看一下曾被赞“有史以来第一作”的《沁园春》。】 神宗死,哲宗继位,太皇太后高滔滔垂帘听政。 也是因此,神宗病重还没噶呢,那边邢恕、蔡确、章惇等臣便已经在谋立雍王或曹王为帝,打算效仿赵二的事情再来一次,混个头等功。 马超来得晚故而不知晓,而经过张飞解释也有瞠目结舌之感,与一同慨然动怒: “吾只幸未生于宋,免得遭见此等龌龊之辈而污眼。” 只不过没想到哲宗不按套路出牌:你竟敢用汉武帝这个暴君来指代先帝? 如今来看,秦皇汉武在唐末宋初逐渐并列成为暴君的代指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从安史之乱起,天下皆受藩镇之乱,兵强马壮者为祸于民,这是唐宋之交的百姓最为真切的感悟。 “嗯……北国风光…冰封…雪飘…内外…舞……” 张飞据理力争:“军师,俺还是认得不少字的。” 要不是二凤开贞观之治拉了分,多少也得挨宋朝士大夫几个大耳瓜子。 不过手中那字条还没写完,便听到了这哲宗继位的种种不易,于是旋即便改了主意: 以如今的眼光来看,高滔滔之所以否定变法,更多还是出于巩固孙子哲宗的皇位考量。 前后恐怕不过二十余年,朝纲几易,而且从后世称那司马光对新政乃是全盘否定,赵匡胤便觉得这宋当时恐怕就陷入了党争这个巨大的麻烦当中。 说着说着赵普自己都有点拿捏不准,但赵匡胤长叹一口气,感觉也只能如此了。 但两年之后说不定就……须催催曹彬了,江南已是稳操胜券之局,当快刀斩乱麻后图谋北进,克太原而袭幽州。 说罢便将方才写好的纸条卷起,重新又撕了一条下来,这倒是引得马超侧目了: “三将军竟不觉得这小皇帝无知也?” 于是干脆他也不再按捺观此字帖的见猎心喜之情,执笔摹于光幕,成字而为诸葛武侯所见。 笑着称赞了一番夫君的心细如发,长孙皇后眼见那张飞所言顿感啼笑皆非: 庞统在一旁笑道: “后辈见我等未见之天地,造我辈难成之功业,自有垂视万古之心,此乃受光阴…科学之所限,主公不必介怀也。” 赵普不懂医术,但此时也只能尝试建议道: 不过很快,两个武将的注意力就被光幕上出现的字帖给夺走了注意力。 后辈此前说这哲宗,称呼其对外开边对内变法。 而且三将军与主公皆为自涿郡而出地属燕云,因此动怒也可称人之常情。 少年人当保赤子之心,少知此等腌臜之事。 好在此时光幕上缓缓飘过一行字,缓解了汉长安众人的窘境: 金匮之盟当中的这句话成了抢夺拥立之功最好的大旗。 张飞:那就行,别无他求,燕云复乎? 毕竟从后辈口中听来的只言片语中,他也算是对这教员神往已久。 孔明一边抄录一边笑道: “若无二凤陛下解忧,吾等竟差点成了目不识丁之辈。” “这字虽似笔中带锋,连绵不绝而似精骑破阵,但那字我半懂不懂,快念与我听听?” 这话说的绕了点,但赵匡胤听懂了,沉吟着点了点头。 由此旧党全面得势,在司马光的带领下开始对变法全盘否定,这也是苏辙这个变法的反对者能站在哲宗跟前给他讲变法的原因。 刘备点点头,随即也撕下了一张纸条。 方才眼见这词赋时,贞观文武被其中磅礴意境所征服,恨不能冬日登长城而见其所描绘之天地。 “好狗胆!谁竟行刺于朕!” “稍后官家不如言己症状,看那昭烈帝与唐太宗身侧有无良医,能否觅一上古良方……” 对此李世民倒是了解,当即便与自己皇后说了一番这汉桓侯多半因为那苏辙的“无割地之耻而独享其利“而怒,并非是简单因为这宋对汉武帝多鄙而愤。 清清嗓子,张飞煞有介事道: 而苏辙将神宗与汉武帝对比,一开始的意思可能再简单不过,是打算以神宗的变法比喻汉武帝的穷兵黩武。 〖李世民:北国风光千里冰封……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直至马超用指头轻轻捅了张飞一下: “翼德,你能看懂?”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