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共勉海疆 (第1/2页)

好书推荐: 秦风飞扬

汴梁殿中,赵匡胤脸色是复杂的。

明明入了幽州城,明明延命续祚之机近在眼前,但……

虽有韩世忠战绩作补,但无论是还没克复幽州就开始索略其城,还是那涿州守将蠢如猪狗的应对,都让他差点一口气喘不上来。

为此还不得不找点东西出气,比如旁边方才坐着的椅子便已经碎成了一堆断木。

而最终,这份怒意变成了对弟弟及其子嗣的鄙薄:

果真不能成事也!

既如此,还不如让他来尽力将事情做完!

这也是赵匡胤撇开思绪在石桌上写字见于后世的原因。

实际上写时还是有一点忐忑的,但最终眼看着后世增加的一个个要求,赵匡胤不知为什么感觉心中堵堵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赵普看光幕的神情前所未有的认真:

“时过千年沧海桑田,后世仍为我宋意难平也。”

“官家当不致后辈失望也。”

赵匡胤抿着嘴点了点头。

简单总结之后,赵普旋即换了个角度鼓励大宋官家:

“这诸帅虽不知兵,但从岳飞韩世忠等来看,我宋亦不缺骁将。”

“唯缺能善用骁将之法,更缺识别冗官滥觞之法。”

赵匡胤脸色肃然少许,琢磨一下道:

“辽乃契丹朕已知晓……可这金国到底是何部?”

这也是他如今最大的疑惑。

对这个问题,无论是赵普还是初次来此的刘翰都爱莫能助,最终也只能暂时简单猜测这金国或是渤海国兴复而来。

毕竟渤海国旧址位于契丹以北不说,完颜这个姓氏听起来也确有点像渤海国前身的靺鞨部落。

甚至赵普心中推测的更远:他记得后世随口说过辽亡于内乱,从表面上看或是亡于郭药师这类降将,但同样也能用靺鞨部叛乱立金亡辽来解释。

他可是记得很清楚,那渤海国便是为契丹所灭,族部诸人皆为契丹所奴。

不过因为渤海国除已经近五十年,故而这个猜测赵普只是简单放在心里,打算等闲暇时再多多搜寻看是否有更多资料。

那边赵匡胤则是又回过头去还是免不了几分耿耿于怀,叹了一口气道:

“果不输于石重贵也。”

赵普一脸莫名。

赵匡胤则是记得清楚,后辈说,宋人着史称亡国之丑无甚于石重贵也。

但如今看这徽宗赎买幽州而尽失北地民心之举,果真如后辈所言,靖康之亡尤甚于石重贵。

只不过这种话当然是没必要跟赵普说清楚就是了。

赵匡胤转而与赵普笑言道:

“后辈所说倒是提醒了朕…开海疆之事亦不能忘,当与唐太宗昭烈帝共勉才是。”

赵普对此事只是略略有印象,因为后辈聊海疆诸事时他才刚接了官家除罪复起的诏令,正在返回汴梁的路上呢。

此时听闻官家如此说,赵普也略有一点好奇道:

“若论出海,我宋当不输于唐?”

对此赵匡胤也不太敢确定,最终也只是模糊道:

“或是如此。”

……

汉长安将军府中。

或是因为此前早已有了心理准备,故而此时张飞眼看这北宋“克复”幽州之事,脸上也只不过是浮现一个轻蔑的笑容:

“俺是看明白了,这北宋君臣失了搜刮百姓的钱财,那便一事也难成。”

旋即便是为故乡不服:

“河北幽燕之地,自古多出慷慨悲壮士,重气侠,言敢勇。”

“何以受如此多苛待?”

张飞倒不是真想求个答案,毕竟被后辈依次点名的那些也都离着不知多少年,唯独一个李二凤与其中的其他人相比还算是好的了。

再说三个月前这二凤君臣刚交流过火炮相关,军师都说所获颇丰,因此也多少有点拿人手短的感觉。

因此将军府中的张飞也只是别扭了一下,最终在刘备的安抚下愤愤不平放过了这一茬。

马超则是略微算了下,摇头道:

“这北宋之盟约,何其多也。”

“与辽缔盟结兄弟,与西夏结盟抗辽,与金国缔盟灭辽,又缔约赎买幽燕……”

“真乃的翼德将军所说,与禽兽称礼,与生民行暴。”

“此前吾尚以为,这宋与我等隔千年当有可取之处,如今看此丑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